甜瓜是主要的水果之一,环球温带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在我国甜瓜栽培历史长久,是我国最早作为果品食用的瓜类,栽培范围遍布全国。我国是世界甜瓜生产第一大国,截至2015年我国甜瓜播种面积达46.09万hm2,年总产量1 527.1万t。栽培甜瓜已成为许多农民增收致富的不二选择。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紧邻北京、天津两大人口密集型高端消费市场,地理部位优越;青县羊角脆、冀东设施甜瓜等特色优势产区久负盛名。其中,乐亭更是被誉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薄皮甜瓜生产县”,甜瓜产业更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脆宝2号
但近几年,设施甜瓜播种面积不时扩展,且同一地区栽培模式基本相同,产品集中上市,瓜农为了提升收益、追求产量,过多施用化肥,下降了口感的同时,恶化了土壤环境,酿成持续减产,产生恶性循环。
面对这些问题,怎样因地制宜选择品系、科技创新优化栽培模式提质增效、保障农民收入、促使甜瓜产业可持续扩展成为河北省甜瓜产业优化调解的关键。
故而作者对河北省设施甜瓜重要产区进行了系统调查,对差别地区的甜瓜品类类型和栽培模式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河北省设施甜瓜的品牌化扩展和提供侧结构性改革供给理论依据。
1 河北省设施甜瓜栽培茬口及模式
2015~2017年在河北省的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衡水市和保定市,以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询问和农业管理部门(市、县农业局)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各主产区甜瓜类型、进行系统摸底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河北省设施甜瓜栽培茬口重要包括早春茬、春夏秋一大茬和越冬茬。早春茬的栽培模式有小拱棚、加苫中棚+2层天幕+地膜、大冷棚+1-2层天幕+地膜3种模式(表1)。
小拱棚模式扩展较早,尽管投入成本低,但伴随冷棚和阳光温室的扩展,效益逐渐下降,面积快速减少,目前重要分布于清苑县、丰南区和文安县。加苫中棚+2层天幕+地膜模式是经过冷棚加盖草苫配合2层天幕、1层地膜实现提前定值,提早上市,收益达3万-4万元/667 m2,近2年扩展快速。
大冷棚+1-2层天幕+地膜模式在河北省使用面积最大,在各主产区大面积利用,平均收益1.5万-2.0万元/667 m2。
青县羊角脆独具特色,与其他产区差异明显。其形状和颜色独特,口感酥脆爽口,品质极佳,价格不受夏秋天露地甜瓜价格影响,因此,当地逐渐产生了春夏秋一大茬的生产茬口和配套大冷棚+2层天幕+小拱棚栽培模式。
越冬茬重要靠阳光温室冬天保温好、增温快的优势采用阳光温室+天幕+地膜实现提早上市,纵然投入大,但收益最高,达到5万-6万/667 m2。
2 河北省设施甜瓜主栽或优势品系特性特点介绍
由表2能够看出,河北省甜瓜按地理部位可分冀东设施薄皮甜瓜产区和冀中南设施甜瓜产区。两产区紧邻京、津,分别处于东侧和北侧,栽培甜瓜类型截然区别。
冀东设施薄皮甜瓜产区重要位于唐山市,以乐亭县为核心产区,重要栽培阔梨形绿皮黄绿果肉、白皮白肉、花皮黄绿果肉的薄皮甜瓜品系,除花皮类型品类口感面软外,大一些口感偏脆,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17%的高糖度品类为主。主栽品系见表2。
冀中南设施甜瓜产区重要包括廊坊、沧州、衡水和保定4个地级市的9个县区。其中,青县以栽培当地历史长久的酥脆型薄皮品系羊角脆远近闻名,获评河北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
近2年,随着酥脆型新品系博洋9号的引进和推广,栽培面积不时扩展。冀中南设施甜瓜产区的其他8个县区均以厚皮品系为主,黄皮白肉中大型品系伊丽莎白和久红瑞类型的品系栽培时间最长,面积最大。主栽和优势品系见表2。
3 生产建议
甜瓜类型多样,品系繁多,口感、品质差异较大,生产中对于品类的选择尤为关键。河北省各产区甜瓜品类较多,但多数产区主栽品系缺乏特色优势,无法满意京、津高端市场需求。河北省设施甜瓜优化升级迫在眉睫。
一方面,可借鉴青县经验,大力扩大本地历史长久的酥脆型品类羊角脆甜瓜,通过多年耕耘,产生了区域性、特色化、品牌化的优势产区。
伴随其他地区引进羊角脆类型甜瓜,青县又引进了博洋8号、博洋9号等特色品系,这些特色品类延续酥脆口感的同时,颜色个性美观,识别度极高,近2年已成为京津冀高端市场的新贵。
另一方面,栽培模式多样化协同扩展是河北省甜瓜产业优化扩展的主要方式。生产中能够借鉴乐亭县经验,当地采用越冬茬阳光温室+天幕+地膜、早春茬大冷棚+1-2层天幕+地膜和早春茬加苫中棚+2层天幕+地膜3种模式错开采摘期防止集中上市影响价格。
其中,早春茬加苫中棚+2层天幕+地膜模式扩展较晚,但该模式比阳光温室投入低,土地使用率高,甜瓜可以提早上市,667 m2收益达3万-4万元,较早春茬大冷棚+1-2层天幕+地膜模式收益明显提升,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