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莲(学名:Nymphaea L.),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肥厚。叶柄圆柱形,细长。叶椭圆形,浮生于水面,全缘,叶基心形,叶表面浓绿,反面暗紫。叶二型:浮水叶圆形或卵形,基部具弯缺,心形或箭形,常无出水叶;沉水叶薄膜质,柔弱。花单生,浮于或挺出水面;花萼四枚,绿色;花瓣通常八片。果实倒卵形,长约3厘米。花大形、美丽,浮在或高出水面,白天开花夜间闭合;萼片近离生;花瓣白色、蓝色、黄色或粉红色,成多轮,有时内轮渐变为雄蕊;药隔有或无附属物;心皮环状,贴生且半沉没在肉质杯状花托,且在下部与其一些地愈合,上部延伸成花柱,柱头成凹入柱头盘,胚珠倒生,垂生在子房内壁。浆果海绵质,不规则开裂,在水面下成熟;种子坚硬,为胶质物包裹,有肉质杯状假种皮,胚小,有少量内胚乳及充盈外胚乳。
从东北至云南,西至新疆皆有分布;朝鲜,日本,印度,苏联,北美也有。生于池沼、湖泊等静水水体中。很多公园水体种植作为观赏植物,根状茎食用或酿酒,又入药,能治小儿慢惊风;全草可作绿肥。 褐斑病是睡莲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初发时,叶面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呈褐色,直径0.6至10毫米。随着病情的扩大和加重,病斑可达叶面积的1/3至1/2,叶色由绿变黄,叶缘干枯,内卷,后期整个叶子焦枯,叶子及叶柄发生一层墨绿色的绒毛状物。受害植株轻者开花延迟,甚至不开花;重者,全株叶子焦枯,直至死亡。
该病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的真菌睡莲褐斑尾孢菌侵害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落叶及残体内越冬。翌年5至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力和雨水传播感染。7至8月发病最重,高温多湿是病害产生扩展的主要要素,尤其是在暴风雨时期,叶子受到损害或被水淹没后,极有利于病菌的感染,常导致病害的快速蔓延。叶子过于密集,透光不良,以及遭遇虫害后,也易于发病。
防治和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增加种植管理。除选取健壮、无病的地下茎种植外,在成长时期,应准时疏剪病残老叶,既减少感染源,又增强透光性。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促进植株成长健壮,提升抗病力。
增加防护。在狂风暴雨季节,要采取防护方法,避免大风损害叶子和水淹没植株。
化学防治和治疗。发病前可喷1至2次1:1:100的等量式波尔多液,能有用地避免病害的出现,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至10天1次,连喷3至4次,可有用地抑制病害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