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红叶杨又称速生红叶杨、红叶杨、变色杨。中华红叶杨叶面颜色两季三变:初夏,整株叶子均为亮丽的玫瑰红色;6月中旬-9月下旬,顶梢及新发侧枝顶端为明艳的紫红色,下部成熟叶则变为红绿色;11月,整株叶子逐渐变为杏黄或金黄色,直至落叶。中华红叶杨是世界上唯一的彩叶杨树新品系,观赏性和速生丰产性兼备,在园林彩叶树种中生成景观成效速度最快;广泛用作园林孤植造景和成行成片适景树种,如与其他黄、绿乔灌木树种配置,更会显示其明艳夺目的成效。
扦插育苗扦插前一星期,将种条分段分级剪切,一般长度为13厘米-15厘米,至少保证3个芽,第一个芽离剪切处1厘米。把根部、中部、梢一些级扦插,以便管理。根部、梢部留30厘米左右利用,或按照种条粗细、芽子饱满状况剪切利用。为使插穗出苗整齐,避免剪切的脱水,扦插前把剪好切好的插穗准时放入预先预备好的缸内或水池内,先加清水后放插穗,上面盖上木板用石块压实,浸泡一星期。中华红叶杨上冻前或解冻后都可扦插,特别是土壤解冻后要准时整地,上足基肥,精耕细耙,尽早扦插。早插有利于插穗在地柔和气候适宜的状况下生根发芽,使其提前进入萌动成长期。扦插办法是:株行距通常为25厘米×60厘米,每隔120厘米作畦一个,每亩地约备插穗4450根,扦插过密过稀都不利于苗木成长。
插穗扦插时顺畦微斜,第一个芽向上,深度是浇水后插穗以上一些露出,扦插时大水浸灌,使其每个插穗都浇到水。地膜覆盖是培养大苗壮苗一年出圃的科学办法,比通例育苗成长提前20天左右,增高50厘米-100厘米,增粗0.5厘米以上。盖膜前按照本地区杂草出现种类,用锄草剂对土壤表面进行封闭处理。随喷药随盖膜,地膜一般宽100厘米。由于地膜覆盖,插穗比通例育苗发芽早。要经常检查发芽出苗状况,按照气温高低适期使未出膜的嫩芽出膜,以防嫩芽接触地膜烫芽酿成损失。出苗时.要准时用出圃苗压膜,坚持水分,加强地温。苗期管理按照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期浇水。
一是苗未出土至小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地面要湿,有充分墒晴,不板结;二是当苗木进入速生期,约7月份前后,需水肥量大,要保证供水,大水漫灌,坚持地面不干。苗木1厘米左右时或6月下旬,结合浇水追肥,3次为宜,每亩用优质尿素25kg,半月一次,第一次离苗8厘米左右,追肥5kg,打坑浅施;第二、三次距苗15厘米左右追肥各10千克,打坑深施,匀称施入苗木周围,施肥后浇水,使尿素充分发挥肥效。树苗高约3.5米-4米时或进入8月下旬,要控水控肥,避免树苗疯长、皮层嫩、木质化程度低,因冬天低温使苗木遭遇冻害或只高不粗,出现次苗、残苗。幼芽出土后要勤检查、多观察,新苗整齐出土约10厘米左右时,要中耕除草葆商,堤防不要触动新苗。
地膜覆盖田一般在地膜未盖处中耕,小苗周围围土压草保摘。由于苗圃扦插过稀或自然 因素,苗高约30厘米左右时侧芽会萌动出杈,最好在萌动时拿小刀轻轻将芽从上向下刻掉,不要用手掰,以免损害嫩叶影响苗木成长。早先按照苗木成长状况准时除萌,避免出杈,培育大苗。病虫害防治和治疗育苗前翻耕苗圃地时,用50%甲基乙柳磷颗粒剂按每亩1.5千克-2千克标准拌细土后,一半翻耕前撒圃地,另一半用于耙前垡头地块,育苗后浇水,使药剂有用成分充分扩散到土壤中,以有用杀灭地下各种害虫。在插苗前,将种根用50%多菌灵和15%甲基托布津按1:1的比例,200倍-250倍混在一起液浸根1小时-2小时,拿出稍晾后再插,可有用防治和治疗根腐病和黑斑病。中华红叶杨抗病虫害,一般不出现病虫害或病虫为害很轻。一些地区或苗圃因受立地条件制约和自然环境影响,蚜虫、食叶类虫害很可能形成,因此5月份前后用对硫磷、甲胺磷等农药一次,早先按照当地虫情测报,结合苗圃病虫害产生状况进行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