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包括移植与订植。其措施是一样的,定值是种后不再移动,而移植则是在订植前的一种种植方法,为植物改变异植距离,以适应其成长需要。
1.移植
移植是为了发展各类规格的苗株的株行距,使小苗获得足够的养份、光照与空气,同时在移植时割断了幼芽的主根,可使苗株出现更多的侧根,产生发达的根系,有利其成长。
移植之前,播种的幼芽一般要间枝疏苗,除去过密、瘦弱或有病的新苗。也可将疏下来的小苗,另行栽植。地栽苗在4-5片真叶时作第一次移植。盆播的小苗,常在发生1-2片真叶时就开始移植。移植的株行距视苗的大小、苗的成长速度及移植后的留床期而定。助苗移植苗床的预备与播种苗床基本相同。移植时的土壤要干湿得当,一般要在土干时移植,但土壤过分干燥时,易使小苗萎蔫,应在栽培的前一天在畦头上浇水,待上粒吸水涨于后不粘手时移檀。土湿时,不仅不便操作,且在种桓后土壤板结,不利小苗成长。移植时不要压上过紧,以免恨部受伤,待浇水时土粒随水下沉,就可和根系密接。移植以无风阴天为好,如果天气晴朗、光强、炎热,宜在傍晚移植。移植前,要分清品系,防止混同。挖苗时割断主根,不伤根须,尽可能带护根上移植。挖苗与栽培要配合,随挖随种。如果风大,蒸发强烈,挖起幼茁要覆盖遮荫。移植穴要稍大,使根舒畅伸展。栽培深度要与原栽培深度一致,或再深1-2公分。过浅易倒伏;过深则发育不佳,栽培后要立刻充分浇水,并复浇一次,保证足量。天旱时,要边种边浇水。夏天移植初期要遮荫,以减低蒸发防止萎蔫。
2.定值
订植包括将移植后的大苗、盆栽苗、通过贮藏的球根以及宿根花卉、本本花卉,栽培于不再移动的地方。订植前,要按照植物的需要,改良土壤结构,调解酸碱度,改良排水条件,一般植物都需要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土壤。肥料可在整地时拌入或在挖穴后施入穴底。定值时所采用的株间距离,应按照花卉植株成年时的大小,或配植要求而定。挖苗,一般应带护根土,土壤太湿或太干部不宜挖苗,带土多少视根系大小而定。落时树种在休眠期栽培不必带土。常绿花木及移栽不易的种类一定要带完整的泥团,并要用草绳把泥团扎好。定值时.要开穴,穴应较侍种苗的根系或泥团较大较深,将苗茎基提近土面,扶正入穴。然后将穴周土壤铲入穴内约2/3时,抖动苗株使土粒和根系密接,然后在根系外围压紧土壤,最后用松土填平土穴使其与地表相平而略凹。种后立刻浇水2次。草花苗栽培后,次日要复浇水。球根花卉栽培初期一般不需浇水,如果过于干旱,则应浇一次透水。大株的宿根花卉和本本花卉订植时.要结合进行恨部修剪,伤根、烂根和枯根都要剪去。大树苗订植后,还要设立支柱,或在三对角设置绳索牵引,避免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