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后者习称“南五味子”。秋天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及杂质。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劳,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古医书称它荎蕏、玄及、会及,最早列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药,能滋补茁壮之力,药用价值极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其干燥成熟的果实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收敛、滋补、生津、止泻等功效,随着自然资源的破损和人工过度采栽,目前中药市场供不应求,人工种植前景广阔,这是一个投资较大.周期长.收益可观的中药材项目。因此种植技术尤为主要。
一、选地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疏松肥沃,近水源且排灌良好的土地,老参地最好。翻耕后耙细,做成高15cm,宽120~150cm的畦施腐熟厩肥10~15公斤。订植地除肥沃.排灌良好外,要求坡度小于15度,可按0.8~1.1m距离挖穴,采用半人工种植时应选择有支架植物的地块。
二、育苗移栽
目前五味子以种子养殖为主,分株扦插为辅。
1.种子育苗:播前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用温水浸种2~3天后,搓去果肉,洗出种子,与3倍湿沙混匀后放在室外自然层积处理。翌年春解冻后移入室内继续层积,待大一些种胚发育成熟后可播种(约在5月上中旬)。常按行距15cm开沟条播,盖土2cm左右,稍镇压后盖草保湿,亩播种量5公斤左右。待3~4周出苗时撤去盖草,并搭设荫棚(8月下旬拆除),小苗期要结合松土锄草进行疏苗,当幼苗达3~4片也时,按株距5~7cm定苗,当具5~10片叶时可移栽订植。
2.扦插育苗:早春植株萌动前,剪取二年生枝条做插条,插条截生长15cm,每条有2~3个节,然后按15×7~10cm行株距插入苗床,在27~31摄氏度条件下,促使生根.也可在7月剪取嫩枝,截成10cm长的枝条,按15×7~10cm行株距插入插床.小心保湿和搭棚遮荫,第二年秋移栽。
3.移栽:春秋均可进行。均在休眠期进行。按株行距70~90cm×100~120cm挖穴,穴深30~35cm,直径60cm,每次施腐熟圈肥2~3公斤,与土拌匀后栽苗,栽时.要使根紧锁栽后踏实、浇透水。
三、田间管理
1.撘架:移栽订植后,应撘架供其攀援。支架分天然支架和人工支架两种,自然支架的树木要有恰当的高度和稀疏的树冠,以山里红或山丁子较好,人工支架用水泥柱搭设,每隔4~6m设一立柱,每50cm高拉一镀锌铁线,将五味子藤蔓绑在铁线上。
2.锄草、追肥、灌水:移栽后按照田间状况锄草,每年进行4~5次,中耕深度10cm左右,达到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起到抗旱保水作用,在锄草过程中小心不要伤根。追肥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月中下旬花蕾开放前施入,可提升坐果率,可用硫胺、过磷酸钙每株各25g;第二次,在7月上中旬,施过磷酸钙每株50g,以利花芽分化。五味子花期正值旱季,应灌水防落花落果。在果实膨大期应坚持土壤湿润。秋天结冻前将根部灌饱水,然后培上土,以利于越冬和下一年的成长。
3.修剪:五味子是无干多枝植物,要想持续丰产,在坚持充溢的肥.水.通风.透光基础上,还必需经过修剪来完成。修剪重要在冬春两季.修剪时剪口离芽眼2~2.5cm,离地30cm,架面不留侧枝,地表上除引缚在竹竿上的2~3条主蔓,其余寄生枝一律剪掉,在枝蔓没布满架面时,对主蔓延长枝只能剪去未成熟一些。对侧蔓的修剪以中长梢为主,间距坚持15~20cm,每杆留中长枝13个左右为好,叶丛枝原则上不剪。当主蔓老化,,应从植株基础选留健壮枝条做新主蔓以备更新。要剪掉寄生枝、从叠枝、侧膛枝、病枝和新生过密的枝条。合理修剪,可改善结构,复壮植株,延长结果年龄。
4.防病防虫:病害重要有立枯病.根腐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虫害重要有卷叶虫、食心虫、红蜘蛛等。病虫防治和治疗一定要采取无公害的防治和治疗措施,以防五味子的药用价值,利用农药的基本原则是(1)禁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2)合理混用农药,(3)交替用药减少病虫的抗药性,(4)掌握药剂量和喷洒时间,防止出现药害,(5)提升农药使用率,对症下药,(6)间断应用农药间隔期为7~15天。五味子的生产田一定要避免2.4D丁酯的感染。
四、采收
9~10月果实呈鲜红时采摘,剪下后放在日光下晒干,晴天夜晚可任露水湿润,这样五味子油性大质量好,当手攥有弹性,松开复原时即为干好,去其果柄、杂质即可入库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