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杉分布在北半球,全科仅5属23种,我国就有4类13种,此类植物自然成长在1200米以上海拔的针叶林或阔叶林下,在过去二、三十年的研究中多是针对该属中的红豆杉、云南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等几种。
红豆杉是珍贵树种之一,木材纹理细密,耐湿不腐;树形婆娑,中翠浓绿,喜湿耐荫,很早就被园林工作者引作多层园林或背荫植地的置景植物,近年还有使用其形美常绿、耐荫的特征,作盆栽赏趣。
红豆杉除作园林观赏外,民间一直对其药疗价值是十分了解的:树皮具祛湿止痛作用,用于发痧气痛,肾炎浮肿和风湿痛;叶具清热解毒,用于扁桃体炎;其种子油可驱虫消食,补肾固精。对其树皮含有10万分之四的紫杉醇的研究是始于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它对子宫癌、乳腺癌、肺癌、胃癌、鼻咽癌以及白血病均体现良好的疗效。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欧洲和我国已能从其枝、叶中提取到紫杉醇的活性物质,含量为百分之一,又从同属的多栽培物中广泛研究,提取测定。
大量种植栽培。据报导,美国已种植有含紫杉醇量最高的中国红豆杉1000万株,而且还陆续扩展着。我国也广泛开展了迅速扦插繁育研究,效果明显,唯未见有大规模栽培的报导。
在广州低海拔地区栽培,不管那一种红豆杉,对夏秋天节高于28摄氏度的气温、日夜温差仅6-7摄氏度的条件,始终是对红豆杉能正常成长的一种控制。当然,如果盆栽~因惧热而“移动环境”进行“避暑”可能是稍会好些。此外,成长缓慢是该树种的本性,不应因其在自然界体现出耐湿(包括空气湿度)、喜肥而人为地操之过急,频频向植株灌水和施肥促其成长,最终反使植株遭灭顶之灾。
3-5月开花,7-8月结“果”(无果皮),扁圆型,比黄豆粒大个别。该属大多数数种子外披的假种皮均为鲜红色或紫红色,颇艳丽,唯种子播种发芽会拖延至数月甚至一年之久,且芽势不整齐,故通例繁育多用扦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