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类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成长。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栽培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底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底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取营养物质。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天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成长。成长时期不宜中耕锄草,以免损害根茎。若有条件,可在栽培地表撒部分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避免杂草成长,又可保商和下降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盆栽,宜在9~10月份进行。培养土宜用腐叶土、砂土、园土以1:1:1的比例混在一起配制,盆底施足充分腐熟的堆肥和少量骨粉及为作底肥。栽种深度一般约为鳞茎直径的2~3倍。百合对肥料要求不很高,通常在春天成长开始及开花初期酌施肥料即可。国外部分种植者认为,百合对氮、钾肥需要较大,成长期应每隔10~15天施一次,而对磷肥要制约提供,因为磷肥偏多会导致叶片枯黄。花期可增施1~2天磷肥。为使鳞茎充实,开花后应准时剪去残花,以减少营养物质消耗,浇水只需坚持盆土潮润,但成长旺季和天气干旱时须恰当勤浇,并常在花盆周围洒水,以提升空气湿度。盆土不宜过湿,否则鳞茎易腐烂,盆栽百合花每年换盆一次,换上新的培养土和底肥。此外,成长期每周还要转动花盆一次。不然植株容易偏长,影响美观。
百合花为我国特产,因其观赏和食用价值高,在国际花卉市场上销售量较大,因此,值得提倡大力养殖。
百合的养殖,有播种、分小鳞茎、鳞片扦插和分株芽等4种办法,可按照需要任选一种。
(1)播种法养殖:播种属有性养殖,重要在育种上利用。办法是:秋天采收种子,贮藏到翌年春季播种。播后约20~30天发芽。小苗期要恰当遮阳。入秋时,地下个别已产生小鳞茎,即可挖出分栽。
播种实生苗因种类的差别,有的3年开花,也有的需培养多年才能开花。因此,此法家庭不宜采用。
(2)分小鳞茎法;如果需要养殖1株或几株,可采用此法。通常在老鳞茎的茎盘外围长有部分小鳞茎。在9~10月收获百合时,可把这些小鳞茎分离下来,贮藏在室内的砂中越冬。第二年春天上盆栽种。培养到第三年9~10月,即可长成大鳞茎而培育成大植株。此法养殖量小,只适宜家庭盆栽养殖。
(3)鳞片扦插法:此法可用于中等数量的养殖。秋季挖出鳞茎,将老鳞上充实、肥厚的鳞片逐个分掰下来,每个鳞片的基部应带有一小一些茎盘,稍阴干,然后扦插于盛好河沙(或蛭石)的花盆或浅木箱中,让鳞片的2/3插入基质,坚持基质一定湿度,在20度左右条件下,约1个半月,鳞片伤口处即生根。冬天湿度宜坚持18度左右,河沙不要过湿。培养到次年春天,鳞片即可长出小鳞茎,将它们分上来,栽入盆中,加以精心管理,培养3年左右即可开花。
(4)分珠芽法:分珠芽法养殖,仅适用于少数种类。如卷丹、黄铁炮等百合,多用此法。做法是:将地上茎叶腋处出现的小鳞茎(又称“珠芽”,在夏天珠芽已充分长大,但尚未脱落时)取下来培养。从长成大鳞茎至开花,通常需要2~4年的时间。
为促进多生小珠芽供养殖用,可在植株开花后,将地上茎压倒并浅埋土一将地上茎分成每段带3~4片叶的小段,浅埋茎节于湿沙中,则叶腋间均可长出小珠芽。
百合花的几种常见病害有:百合花叶病、鳞茎腐烂病、斑点病、叶枯病等。
(1)百合花叶病。此病又叫百合潜隐花叶病,病发时叶子形成深浅不匀的褪绿斑或枯斑,被害植株矮小,叶缘卷缩,叶形变小,有时花瓣上发生梭形淡褐色病斑,花畸形,且不易开放。
防治和治疗对策:①选择无病毒的鳞茎留种;②增加对蚜虫、叶蝉的防治和治疗工作;③发现病株准时拔除并销毁。
(2)斑点病。此病初发时,叶子上发生褪色小斑,扩展后呈褐色斑点,边缘深褐色。早先病斑中心形成很多的小黑点,严重时,整个叶部变黑而枯死。
防治和治疗办法:摘除发病叶片,并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喷洒一次,避免蔓延。
(3)鳞茎腐烂病。发病后,鳞茎发生褐色病斑,最后整个鳞茎呈褐色腐烂。
防治和治疗办法:发病初期,可浇灌50%代森铵300倍液。
(4)叶枯经病多出现在叶子上,多从下部叶子的尖端和级处刑始发病,发病后睛上发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状病斑,因品系差别,病斑浅黄色至灰褐色。严重时,整叶枯死。
防治和治疗办法:①温室种植堤防通风透光,增加管理;②发病初期摘除发病叶片,第7~10天喷洒一次1%等量式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3~4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