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别名: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拉丁文名:Lagerstroemia indica L. 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树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干多扭曲,小枝纤细,叶互生或有时对生,纸质,椭圆形、阔矩圆形或倒卵形,幼时绿色至黄色,成熟时或干燥时呈紫黑色,室背开裂;种子有翅,长约8毫米。花期6~9月,果期9~12月。紫薇树姿秀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长,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根、皮、叶、花皆可入药。
怎样让紫薇多开花,提升造景的成效是紫薇栽植的首要问题。浙江人,特别是杭嘉湖地区的栽花人把长期积累起来的“截干养拳”栽桑法运用到紫薇的种植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紫薇“截干养拳”培育法,在操作上有三个关键:
一是增加肥水管理。在干旱季节适期浇水;花芽萌发前适量施入有机肥料;秋天落叶后在根部培肥土。促树干长高长粗。
二是“育干定高”。作城市园林绿化配置树种的紫薇,一般树干要恰当留得高一点,而作骨干公路隔离带或路侧绿带的,相应要低矮一点。一般在1.2至1.8米处截断,然后经过肥、水管理,合理修整,促使树干高度基本一致,加速粗成长。
三是“养拳”。杭嘉湖地区,是种桑养蚕重点区,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套高产经验,“截干养拳”是其中主要的一条。在桑苗订植后,经过截去一定高度的主干,促进萌条沿着截断口萌发。这样既缩短了输送养料的管道,营养物质能较快集中到萌条上,又逐年发生萌条集中点,经长年培育,在截断处慢慢出现“拳状”。将其利用到紫薇的种植上,采用同样的培育技术,干高定型后,每年秋冬天伐条,久而久之,产生“拳头”,增多了枝条数量,且可人为抑制枝条着生点,使其在“拳头”上匀称分布;加强了有用花枝,提升了景观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