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在大力推广果树矮化密植种植模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个别简化修剪办法,然而在详细实施中发生了个别问题。
修剪时“一叶障目” 整形修剪过度放任,大枝大留,强枝长留,见花就留,结果酿成果园里的果树高矮不一,胖瘦不均,疏密不匀,局部看似有理,整体结构失衡。产生这一问题的 因素在于:一是没有当代果园生产技术规范化的意识;二是只强调使用,而没有小心调节果树成长自然规律与生产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修剪依赖“一招鲜” 缓放能缓和树的成长势,有利于及早产生花芽,开花结果。但不是全部枝条都能缓放,一般只适合于中庸、平斜、用来结果的枝。疯长枝、直立枝、竞争枝、过粗的枝不能缓放,否则会扰乱树形;细弱枝、衰老枝也不能缓放,否则会越长越弱;中心干、主枝等骨干枝为了产生坚韧的骨架,萌发长枝占据空间,也多用短截的修剪对策而不是缓放。
修剪时“欺软怕硬” 只敢剪小枝,而遇到疯长枝、直立枝、竞争枝等强枝则不会处理,要么连根疏除,在树上留下一个个大伤疤;要么害怕强枝短截后反弹,冒出一堆长枝,就轻剪或不剪,又没有时间拉开枝条角度,结果直立枝、疯长枝两三年就长成了一棵棵小树,发生树上树。其实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强枝,能够看到它们长得纵然粗,但由于顶端优势的作用,基部的芽时而成长不饱满。可使用这一点,对直立枝、疯长枝、竞争枝进行重短截。翌年冬剪时再去强留弱,去直留斜,产生紧凑的结果枝组,填补空间,加强结果位置。
( 来源:农业科技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