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叶锈病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地。该病为害丽江云杉、鳞皮云杉、粗枝云杉、油麦吊云杉、林芝云杉、雪岭云杉和西伯利亚云杉等。
症状:小苗染病,新成长的嫩梢上针叶变为黄色或橘黄色,短而粗,发病叶片上形成橙黄色垫状的冬孢子堆或疱状的锈孢子器,病芽似一朵黄花,不久发病叶片变黑枯死。染病2年生叶局部变黄,其上出现疱状的锈孢子器,或橙黄色的垫状的冬孢子堆。
病原:病原为金锈菌属真菌(Chrysomyxaspp.),隶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
发病规律:该病的生活史因病原菌差别而异。喇叭茶金锈菌、杜鹃花金锈菌、琥珀金锈菌、疏展金锈菌属长循环生活史,畸形金锈菌、韦尔金锈菌属短循环型生活史,只有冬孢子阶段。由疏展金锈菌导致的云杉叶锈病,春夏之交,在针叶上出现锈孢子器,包被破裂后散出锈孢子,锈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杜鹃的叶上,萌发或自气孔侵入,在叶背出现冬孢子堆。冬孢子不越冬,遇阴雨天气,即可萌发发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云杉嫩梢上,萌发侵入,在寄主芽内越冬。第二年在针叶上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新疆的云杉叶锈病只有冬孢子阶段,病菌在芽内以菌丝潜伏越冬。第二年病芽长出的针叶所有染病。冬孢子遇到阴雨天气,萌发发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在云杉越冬芽内潜伏越冬。
防治和治疗:①减少侵害来源:铲除云杉周围的中央寄主杜鹃、喇叭、茶属等植物。剪除病芽,集中销毁。②药剂防治和治疗:春末夏初喷施粉锈宁、羟锈宁、硫胶悬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药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