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斑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能够繁育。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朝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物质充沛,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阳光温室香椿矮化发枝对策
1.选择适宜品系
温室种植可选用红油椿、红芽绿香椿、红椿6号及红香一号等。这些品系发芽早,商品性好,树型容易抑制,适合矮化密植种植。芽柄和复叶粗壮,脆嫩多汁,少渣,味甘甜,香气浓,无苦涩味。
2.育苗时期进行化学调控
可选用多效唑或矮壮素处理苗木,办法是:当年生苗高度达到40~50cm时起,用15%多效唑300倍液,或50%的矮壮素500倍液喷洒,每隔7~10d喷1次,间断喷2~3次,即可抑制疯长,提早封顶,促苗矮化,加强营养物质物质积累。此类措施尤其适宜温室香椿密植种植。
3.春天大田移栽后平茬
香椿经越冬栽培后,春天移栽到大田内培养,此时可进行平茬处理抑制高度,促发侧枝。可在距地表40~50cm处打顶定杆。定杆后如果长势继续过旺,可喷施1次多效唑,可促使矮化分枝迅速。早先每年春天都可按照树形发育状况和种植方式准时打顶、打杈、留枝, 保证树形合理。间断生产3年时,因树干老化,可在地上3cm处平茬,平茬后可快速长出新干,使用新干进行生产。
4.采用球形灌丛式整枝方式
温室香椿稀植或间作套种生产,可采用此类方式。香椿与萝卜、油菜、食用菌等进行间作套种,可对育苗时未经平茬整形的苗木,春天栽植后,从植株顶端下15~20cm处剪去,促进下部萌发2~3个侧枝,作为一级侧枝,枝长到30cm左右时再掐去顶梢,保留5~10cm长的枝桩,促进萌发二级侧枝。
5.环剥促进香椿矮化发枝
春天香椿移植大田后,在6月上旬前后,对成长过旺的植株,在距分枝处15~20cm处,将树皮剥除1圈,宽0.5~1cm,阻止上部养份向下输入,使根系短时间内成长减弱,植株矮化。同时,环剥处以下的隐芽受到刺激而萌发,长成新枝,加强了侧枝数。环剥时用100mg/L的赤霉素处理伤口,发侧枝多而且枝条壮。堤防环剥仅仅环剥树皮,不要伤害木质部,也不可撕裂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