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叶对生,纸质,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总苞片卵形,带紫色;总花梗粗壮,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阔三角形,无毛;花瓣舌状披针形,黄色,向外反卷;雄蕊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无毛;花梗纤细。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山茱萸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一向居高不下。但由于其种子外壳坚硬,通例育苗办法需要2年以上才能出圃,且出苗率低,不能满意生产急需。为此,我们探索了迅速育苗对策,取得良好成效。
一、种子处理 9 月—10月采集成熟的山茱萸种子用清水洗净,水缸里装入2份开水加1份凉水,水装至缸的1/2处,将洗净的种子倒入缸内,稍加搅拌,浸泡24小时—48小时取出,置于水泥地板上晾晒,一天翻3次—4次。晒干后,又将种子置于1份开水加1份凉水中浸泡24小时后取出晾晒。当种子有70%—80%裂口时,掺上 5倍湿沙进行沟藏。拌有湿沙的种子填至距沟口10厘米时上面培土10厘米左右厚。沙藏的种子第二年春3月即可播种。 二、苗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崎岖、有灌浇水条件、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千克和尿素50kg。先把肥撒于地面,然后耕翻耙平,按长30米(可依地形而定)、宽1.3米整床待播。整地时小心留好作业道和排水沟。如系丘陵区,最好选择坡度不超过15°的斜坡地;山区坡度不超过25°,尽量使苗圃地灌水方便,排水良好,土质优异(pH值5.6—6.8)。
三、播种及苗期管理 3月中下旬或4月上旬,将沙藏催芽的种子集中条播于预备好的苗床中。播前先浇水,然后将种子匀称撒在床面上,覆2厘米—3厘米厚的细土,最后搭拱棚覆膜。每亩播种40kg—50kg。约30天出苗后准时通风降温,使棚内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待发生4片真叶后,去膜炼苗3天—5天再移栽,每666.7平方米栽1.3万株左右。直播育苗时,新苗长到第6片真叶时减苗定苗,株距坚持15厘米—20厘米。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次年当苗高70厘米左右时在“春分”前后出圃定值。
四、嫁接及接后管理 过去建园一般采用实生苗,果实质量良莠不齐,影响了经济效益。为了生产优质果实,提升效益,采用本砧嫁接大红宝和玛瑙等优异品系进行嫁接,值得看重。办法是:春天3月下旬在播种苗距地表15厘米—20厘米处采用嵌芽接,接后10天剪砧。嫁接成活后,准时浇水少叶面喷肥,前期喷0.2%尿素并追施1次—3次有机肥,从8月下旬开始,喷0.3%磷酸二氢钾为主,入冬前施一次有机肥。
五、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播种苗1片—3片真叶时是摔倒病和立枯病的高发期,初病时可喷1000倍抗枯宁进行防治和治疗。苗木旺盛成长期的病害重要是白粉病,可结合叶面喷肥喷800倍博舒或10%粉锈宁1000倍液。虫害重要是棉铃虫、刺蛾及毛虫类害虫,从6月上旬开始,喷灭幼脲3号,可收到良好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