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梗海棠(Chaenomeleslagenaria)又称铁脚海棠、铁角海棠,蔷薇科,木瓜属。其花朵鲜润丰腴、绚烂耀目,是庭园中重要春天花木之一,既可在园林中单株栽植布置花境,亦可成行栽植作花篱,又可作盆栽观赏,也是梦想的花果树桩盆景材料。
(一)形态特性及品系
落叶灌木,株高1米-2米。枝直立而开展,有刺无毛,单叶互生,长卵形至椭圆形,叶缘有尖锯齿,托叶很强,肾形或半圆形,无叶柄,似抱茎。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二年生枝条的内部,花梗极短似无,贴枝而生,花猩红、粉红间乳白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萼片直立。果实球形或卵形,黄色或黄绿色,紧贴在枝条上成长而看不到果梗,有芳香。花期3-4月,10月份果实成熟,常见园艺变异有白花种(var.nivalis)、玫瑰种(var·rosea)、朱红种(var.sanguinea)、矮生种(varpygmaea)等。
(二)生态习性
原产我国华北南部、西北东部和华中地区.现南北各地均有种植。适应性较强,比较耐寒,华北地区都能露地过冬。对温度反应很敏感,同一地方,栽在背风向阳的比背阴处要提前4-6天开花。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耐水涝,忌湿耐旱。土壤水分过量,常常植株瘦弱,枝叶成长细薄,抗逆性显著下降。土壤排水不良和积水,常导致烂根,严重时则窒息枯死。贴梗海棠为阳性树种,要求光照充沛,然而在稍有荫蔽处仍能良好成长,正常开花。
(三)养殖对策
常用分株、扦插养殖,播种也可,但很少采用。
1.分株在早春进行。土壤解冻天气转暖后,把整墩植株挖出,抖散根部泥土,然后用快刀从株丛中央劈开,最后支解成每小墩带2-4根枝条而基部有根的株丛。将支解时劈伤的枝条,齐根颈处剪去,其余的留10厘米左右短截。栽植到事先预备好的苗床中,增加管理,经1-2年即可出圃。
2.扦插养殖于6-7月间进行,选择较粗壮的新枝,剪成12厘米-15厘米长的插穗,插入河沙或蛭石等基质中。大量养殖时,可选择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处作畦,直接插于土中。扦插后即要遮阳、浇水,坚持土面湿润,约40余天便能长出新根。生根后要减少喷水和逐渐延长光照时间,最后撤除荫棚,增加锻炼。在冬天寒冷的地方,露地扦插苗需要盖草或采用其他防寒方法,呵护越冬。第二年春天移植。扦插在纯沙或蛭石中的插穗,生根后应准时移栽,否则新根成长过长,插穗长期缺乏营养物质,对移植和成长都不利。
也能够在春天压条,l个月后即可生根,秋天落叶后再割离母体另栽。
(四)种植技术
贴梗海棠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一般的壤土或沙壤土都能成长良好,尤其在冲积土和砾质土中,成长更好。盆栽时,盆土宜用肥力较高的园土,并掺入一一些较粗的沙粒。
贴梗海棠既能耐干旱,也能耐瘠薄,所以种植管理比较粗放。为了使株丛成长茂盛花多色艳,应该进行恰当的水肥管理。由于它对水肥比较敏感,过多的水肥时而酿成徒长和着花减少。正常的管理每年秋天在株丛根际施有机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一次。植株成长不是十分瘦弱,成长期中不必追肥,秋天加大有机肥用量即可。
贴梗海棠成长较茂盛,株丛容易过密,因此修剪是一项主要的管理工作。修剪的目的,重要是改善株丛内部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枝干密集影响成长,其次是抑制一年生枝端继续往上成长,基部芽不能萌发,发生顶部技密,发生不了花芽。对株丛的修剪,每隔l-2年进行1次,采取留粗去细的疏剪。对一年生枝,每年于落叶后到萌芽前,除疏去细弱枝外,并把全部新枝留2/3至1/2剪去枝梢。
常见害虫有蚜虫和红蜘蛛。蚜虫出现在春秋两季的新梢上。红蜘蛛多在5月下旬早先形成。防治和治疗办法,可选择恰当的农药进行喷洒。
盆栽贴梗海棠的管理,因根系受盆的制约,需要小心水肥管理,否则影响成长,酿成着花稀少。一般每年深秋或初冬应施有机肥一次,春天花后追液肥一次。追肥不宜浓,可施腐熟的饼肥水等。浇水以坚持土壤湿润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