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一般指柑橘(芸香科下属植物)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属芸香科下属植物。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柚、酸橙、甜橙稍强。芸香科柑橘亚科分布在北纬16°~37°之间。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除枳以外),用作经济种植的有3个属:枳属、柑橘属和金柑属。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种植的柑橘重要是柑橘属。
柑桔采收后在贮藏过程中,可出现20多种病害,其中传染性病害有青霉病、绿霉病、黑腐病、焦腐病、炭疽病等,生理病害有水肿病、褐斑病等。
1、青、绿霉病。两病的病状基本相同,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病部组织湿润柔软,用手指按压病部果皮易破裂。病部先长出白色菌丝,很快就转变成青色或绿色霉层。早先病部不时扩展,致全果腐烂。两病症状稍有差别。青霉病:蓝色,白色霉层带很窄、腐烂速度较慢,烂果不粘包果纸,有发霉气味。绿霉病:蓝绿色、白色霉层较宽,腐烂速度较快,紧粘包果纸,有芳香气味。
2、黑腐病。果实多从果蒂开始发病,初时形成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扩展后稍凹陷,黑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天气潮湿时,病部长出初为白色,后变成墨绿色霉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有些果实外表不体现症状,而果心和果肉已出现腐烂。腐烂果心也长有墨绿色霉层。
3、焦腐病又称黑色蒂腐病。多产生在果实采收后贮藏前。发病初期果蒂周围的果皮形成水渍状淡褐色软腐病斑,后病斑快速向外发展,边缘波浪状,病部果皮呈暗紫褐色、极软,果皮易被压破。病部根块从果蒂腐烂至脐部,酿成“穿心烂”,病果肉黑色,味苦。
4、褐腐病。甜橙果实出现较多,发病初期,果皮上产生淡褐色斑,扩大快速,几天内可导致全果腐烂。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有一种芳香气味。
5、水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出现在贮藏期的甜橙等果实上,其特点是整个果皮及果肉组织呈浅褐色水渍状浮肿,后转为深褐色,果肉发生酒精气味,完全失去商品价值。病果不体现软腐症状。
6、褐斑病。初发病仅在果皮油胞层显出褐色革质病斑,最后达到果肉,使果肉变质出现异味。褐色,在果皮上发生网状、片状、点状等不规则褐斑。该病是甜橙果实在贮藏后期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
其它,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也应该堤防防治和治疗。
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和治疗呢?
导致柑桔贮藏期病害的病原菌,大多数数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这些病菌侵入果实,一般须经过果皮上的各种伤口,因此,在采收、运送及贮藏过程中,如办法不妥,使果实受伤会加强发病机会。因此,要减少贮藏时期病害的形成,必需采取下列防治和治疗方法:
(1)避免果实受伤 在采收及贮运时期避免果实遭遇机械损害。适期采果、恰当提早采收能预防多种贮藏病害的出现。在降雨时、雨后、重雾或露水未干时不要采果。
(2)果实采收前10天左右对树冠果实喷药,以减少果实带病。可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3)药剂浸果处理 目前用来浸果最好的防治和治疗药物是抑霉唑,能够克服对多菌灵和苯莱特出现抗药性的青霉菌和绿霉菌。用75%抑霉唑700倍液加 0.02%2,4~d处理果实,不但能够防青绿霉导致的果腐,对黑腐病、蒂腐病和酸腐病等均有较好的防效。或用30%特克多300倍液加75%抑霉唑 700倍液加0.02%2,4~d浸果,除对上述病害有较好的防效外,对炭疽病也有不错的防效,果实采收后马上进行处理,成效会更好。
(4)单果包装贮藏 采用单果包装比用大袋包装的成效好,用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比用纸单果包装成效好。用农用聚氯乙烯薄膜比聚乙烯薄膜包装成效好。
(5)贮藏库消毒 果实进库前,库房要进行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粉5~10克或用福尔马林1:40倍液,每立方米30~50毫升,密闭熏蒸3~4天,待药气散后方可入库贮藏。
(6) 抑制库房温度和湿度 甜橙一般要求3~4摄氏度,相对湿度80~85%。并小心恰当通风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