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与整地:苗圃地应选择地势崎岖、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在1.5~2m以下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地下水位太高的低洼地、盐碱地和土质粘重的粘土地均不宜做苗圃。
2、选择种根:应选择1~2年生苗根,出圃后余留下的根系或修剪下来的苗根。种根长度以10~20Cm,大头粗度1.5~4Cm为好。种根的采集时间从落叶后到发芽前均可进行,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种根挖出后,应准时剪成根插穗。上端平剪,下端斜剪,避免倒埋。也可秋天采根贮藏,待第二年春季再埋。贮藏的措施: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宽1m、深0.5~0.8m的贮藏沟、长度视种根多少而定。沟底垫5~10Cm的细沙,把种根大头向上直立沟内,一层摆满后,填上一层湿沙,再摆第二层,直到距地表20Cm为止。
3、适期埋根:以2月下旬到3月中旬最好。为了保证苗木成长整齐,埋根前应作好种根分级工作。
埋根办法:有直埋、斜埋、平埋三种,其中以直埋最好。
4、幼芽管理:埋根后,通过20天左右,到3月底4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前后基本出齐。此期的管理以松土保商为主。苗高10Cm左右时,对根上发出的数个明芽准时去弱留强,进行定苗。5月上旬到6月下旬,应按照天气状况,适期灌水,并在苗木基部盖土,促进苗木基部生根。6月底到8月下旬,为埋根苗的旺盛成长期,每隔15~20天追一次速效性化肥,每亩10kg左右或人粪尿400~500kg,结合施肥进行灌水。8月下旬,不再浇水施肥,以免导致苗木后期疯长。在苗木的成长过程中,应做好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工作,并小心排水防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