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收接近尾声,今年在绥化市首次采用一埯三株栽培技术利用的玉米获得全面大丰收,每公顷平均产量达到4.5万斤,一些地块测产每公顷突破5万斤。
这几天,北林区永安满族镇厢黄五村村民许洪涛家的玉米地里吵闹非凡,人头攒动,前来参观的各地农民络绎不绝。首届绥化玉米一埯三株测产暨栽培技术现场会上,许洪涛家测产结果一公顷地产量达到53140斤,让前来观摩的域内外农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乐得合不拢嘴的许洪涛说,今年他用一埯三株技术试种的1垧地赶上用传统栽培技术两公顷半地的产量了。而且,地好种,一次性施肥,省事不费工,来年会毫不犹豫把所有5垧地都用上这个增产增收好技术。
一埯三株技术项目推广绥化负责人李艳秋介绍,一埯三株栽培技术是一种充分应用边行优势提升玉米产量的种植对策,一个坑中栽培3株玉米,出现一个群体。宽大的行间距,让田间通风加倍顺畅了,增大了植株抗倒伏能力。经过加强播种量、扩展玉米株行距,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升光热资源应用率,以此来实现田间的合理化配置,从而激发出玉米成长潜能,正常状况下可大规模提升玉米产量。
北林区绥胜满族镇农技综合效劳中心技术员黄春春在具体了解观摩试验田后表示,一埯三株栽培技术选用的是二比空栽培模式,可实现玉米密度由目前传统栽培的每公顷6万株加强到9万多株,一公顷穗数增了3万多穗,打破了传统的单株栽培模式。技术又采用由中国农科院针对玉米倒伏、秃尖空秆等缺陷专门研发而成的公用养分包,并且宽行通风透光条件做到最佳,发挥出了边行效应的极大值,这样可使玉米出现边行优势、群体优势、竞争优势和抗逆优势,玉米的抗旱、抗涝、抗倒性会革命性提升,发生的利润和效应当然会相当可观的。
玉米一埯三株栽培技术由内蒙古沃坤农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共同研发。今年,由北林区沃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效劳站引进绥化市,在北林区试种300亩。目前,此项技术在辽宁、吉林和我省等地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