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 Duch.)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厘米,茎低于叶或近相等,叶三出,小叶具短柄,倒卵形或菱形,叶柄长2~10厘米,聚伞花序,有花5~15朵,聚合果大,直径达3厘米,花期4~5月,果期6~7月。
棚室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和治疗
白粉病是我市棚室草莓的重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成长期都会产生。白粉病的发病最适温度为15摄氏度~25摄氏度,棚室内的温度正好适应白粉病的产生,因此,草莓白粉病以棚室盖膜后危害为主,特别是在草莓现蕾开花进入产果期早先危害最重,严重影响了草莓成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其重要症状为:叶子受害初期呈大小不等的暗色污斑,随后叶背斑块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呈红褐病斑,叶缘萎缩、枯焦;果实期受害时,幼果停止发育、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层白粉。棚室内温度湿度恒定,受外界影响较小,发病频繁。防治和治疗难度大,但潮湿多雨气候会加重棚室草莓白粉病的出现,干旱气候对白粉病的产生扩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棚室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和治疗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治疗,做到农业防治和治疗与化学防治和治疗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一、农业防治和治疗1.合理轮种。有条件的地方要 进行合理轮种,以下降菌源基数,减轻病害的出现。2.选择抗病品类和无病种苗。3.准时摘去老叶发病叶片,并将老发病叶片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减少再侵害的机率。4.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5.合理灌溉,抑制棚内湿度,减轻病害的形成。
二、化学防治和治疗化学防治和治疗关键是预防为主,要掌握好二点:一是适期防治和治疗,开花前要喷药预防2次,开花后在发病初期立刻喷药防治和治疗,严重发病田块要间断用药防治和治疗2~3次。二是药剂选择,药剂选择要考虑草莓成长的特征,由于草莓经济价值较高,棚室草莓成长的环境相对封闭,选择药剂首先要考虑安全性,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更应考虑安全性,所用的药剂是否会对草莓成长出现不利,或影响草莓的品质,其次才是防效。综合试验结果表明,三唑酮、仙生、睛菌唑、世高对草莓白粉病都有不错的防治效果,但三唑酮易形成药害影响草莓成长,因此,三唑酮不易在草莓生产上利用。仙生防治效果显著,但施药后会在叶子和果实上滞留显著的白色药斑,影响草莓的外观,因此,仙生不宜在草莓长果期利用,可在草莓苗期利用。腈菌唑、世高防治效果好,对草莓生产安全,可大面积应用,应用12.5%腈菌唑和10%世高以1500倍为好,生产上不宜盲目提升浓度,特别是腈菌唑,高浓度下会对草莓成长出现不利的影响。按照我们多年的经验,棚室草莓的防治和治疗要以预防为主,不宜长期单独利用同一种农药,要交替利用,以利提升防治效果,避免病害出现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