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拉丁学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 )Tzvel.):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种植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种植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种植类型。区别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系名称。
养殖措施 常用扦插、播种、嫁接和组培养殖。
扦插养殖:在4-5月取老株上的基部萌芽,进行嫩枝扦插。插穗以顶芽最好,长8-10厘米,扦插深度为插穗的荣昌盛/3,插入培养士和沙各半的基质中,坚持遮荫和湿润,在18-21摄氏度温度下,插后15-20天可生根。插穗若用0.2%吲哚丁酸处理1-2秒,还可提早生根,根系加倍发达。
播种养殖:春天室内播种,发芽适温为20-25摄氏度,播后15-20天发芽。播种苗当年可开花,但变种性较大。
嫁接养殖:常用于艺菊和立菊种植,砧木用黄花蒿(Artemisiaannua)和麦蒿(Artemisiaapiacea),一般秋末采篙苗放室内养护,春天可用于嫁接,成活率高。
组培养殖:从20世纪80年初开始规模性养殖菊苗以来,利用已十分广泛。常用嫩茎、茎尖或花蕾作外植体。将消毒的外植体接种于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萘乙酸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经30-60天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培养30-60天,分化出绿色枝芽。再将枝芽转移到添加萘乙酸1-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上,约30-40天可诱导出健壮根系,成为完整的菊花种苗。
种植管理 盆栽菊花常用12-16厘米盆。盆栽以腐叶土或草炭土土、培养土和粗沙的混在一起土为基质。5-6月菊苗订植于盆内,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12-0-44硝酸钾肥。苗高10厘米时摘心1次,促进分枝。待新芽继续长出后,施用0.5%比久喷洒植株,每旬喷1次,前后喷2-3次,使菊花矮化健壮。同时,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短日照处理,如每天14小时黑暗处理,即可提前上市。一般盆菊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从定值至开花可从8周至50周。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重要病害有锈病、黑斑病和灰霉病。锈病为害叶和茎,以叶受害为重,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黑斑病重要为害叶子,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防治和治疗。灰霉病可为害花、叶、茎等,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虫害有蚜虫为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 菊花花姿高雅,花色清丽,适用于盆栽观赏。用它点缀室内外阶前、廊架,明艳雅致,显得春色常在。如放置在花坛、花境或制作景点,烂漫夺目的大色块,使人留连忘返。盆菊的花枝用于插瓶,制作花束或花篮,同样增添娇艳的光彩。盆栽以始花时上市为宜,贮运温度10摄氏度、相对湿度90%时,可保存在黑暗中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