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尾葵(学名:Caryota ochlandra Hance )棕榈科、鱼尾葵属植物。乔木状,高10~15(~20)米,直径15~35厘米,茎绿色,被白色的毡状绒毛,具环状叶痕。茎干直立不分枝,叶大型,羽状二回羽状全裂,叶子厚,革质,大而粗壮,上部有不规则齿状缺刻,先端下垂,酷似鱼尾。花序最长的可达3米,花3朵簇生,花期7月,肉穗花序下垂,小花黄色。果球型,成熟后紫红色,果实浆液于皮肤接触能引起皮肤瘙痒。
养殖:鱼尾葵可用播种和分株养殖。
一般于春天将种子播于透水通气的砂质壤土为基质的浅盆上,覆盖5厘米左右基质,置于遮阴度30% 左右及温度25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坚持土壤湿润衣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2-3个月能够出苗,第二年春天可分盆栽培。生根后,可移植于排水良好的的沙质草炭土中。植质坚持23~32摄氏度的温度。维持土壤和空气一定的湿度,遮阴养护,防止日光直射。华东地区盆栽植株冬天要在温室内越冬。
多年生的植株分蘖较多,当植株成长茂密时 可分切栽培,将根基部萌生的蘖芽切下单独栽植,如孽芽无根,可将其插入砂中,坚持一定湿度,温度坚持25摄氏度左右,一个月后可生根。但分切的植株常常成长较慢,并且不宜出现多数的蘖芽,所以一般少用此法养殖。
种植管理:
鱼尾葵成长势较强,根系发达,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上盆前先在盆底加少量腐熟饼肥作底肥,盆栽可用园土和腐叶土等量混在一起作为基质。将鱼尾葵栽入大型花盆内,浇足水。一般每1-2年换盆一次,换盆时去除个别旧土,剪去一些老根,用新覆土重新栽培,并且填加少量腐熟有机肥。3-10月为其重要成长期,一般每月施液肥或氮、磷、钾复合肥1-2次,以促使植株旺盛成长,立秋后停止施肥;尾葵性喜温暖多湿环境,刚上盆时,浇水量应恰当抑制,每天向叶面喷些清水,并恰当遮荫,待萌发新叶后再逐渐多见日光及加强浇水量。成长旺季应多浇水,周围地表也要勤洒水,以加强空气湿度,促进枝叶繁茂有光泽。鱼尾葵的根为肉质,其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另外季节浇水时.要掌握间干间湿原则,切忌盆土积水,以免导致烂根或影响植株成长或影响植株成长。它为喜阳植物,但也耐半阴,忌烈日曝晒,成长期要给予充盈的日光,但它对光芒适应能力较强,适于室内较敞亮敞亮光芒处种植观赏。喜温暖,不耐寒,成长适温为25—30摄氏度,冬天置于光照充沛处,越冬温度要在10摄氏度以上。鱼尾葵在高温高湿及通风不良条件下极易侵害霜霉病,使叶子变为黑褐色而影响观赏 价值,所以须在发病前喷洒800-1000倍液托津等杀菌剂预防;其它,在高温干燥气候下也易产生介壳虫,应喷800倍氧化乐果等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