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属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羊角豆、羊角菜、秋葵、黄葵、咖啡黄葵等。它是一种养分充溢的保健型且集菜、药、花兼于一身的植物。
家庭种植黄秋葵一般采用器皿种植,既可食用又可美化庭院、阳台。
1、选用适宜的品系
黄秋葵品系资源充溢,可按照果菜颜色、肉质优劣及植株高矮等状况,恰当选用之。从果菜颜色看,可分青绿色和紫红色两类。青绿色种肉质较好,食用、观赏两相宜,颇受青睐;而紫红色种肉质则较差,从食用角度看,不宜选用。不一样品系的植株高矮颇不相同,高杆种2m左右,中杆种1.5m左右,矮杆种1m左右。器皿较小,宜选用矮杆种。矮杆种品系有长绿、绿星、口玉五角、东京五角、新东京5号、清福、五福、三秀等,均可选而栽培之。
2、器皿的合理选择
黄秋葵系深根作物,植株高大,成长期又长,宜选用较大的器皿,使其根系能充分发展,并长期提供养份。器皿重要有三类:一是盆、钵,包括瓦盆、泥盆、陶盆、乙烯塑料钵、草炭钵等,直径需在30cm以上,标准容量20L以上:二是种植筐,重要是指密纹网形塑料筐,日用品商店可买到。筐比盆透气性好,特别有利于排水,能为根系供给充盈的氧气,可防止烂根征象的出现,但在应用前,要用两层遮阳纱布铺敷在筐内侧,以免养份土从网孔中流失。三是桶、箱,重要是指木桶、塑料桶、泡沫箱等。大的泡沫箱体积比盆、筐大,容土量比盆、筐多。木桶、塑料桶比盆、筐深,有利于黄秋葵的根系深扎,稳健成长,只需在箱、桶的下部四周及底部开几个排水孔,即可应用。
3、精心配制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土配制:肥沃的老菜园土或腐叶土6—7份,腐熟的畜禽粪或饼肥1—2份,黄砂2份。养分土一定要充分拌匀,并提前堆闷,多次翻堆。黄秋葵忌酸性土,养分土应防止酸性及强碱性。如酸性重时,可在盆土中恰当掺入部分石灰粉或草木灰;碱性过重时,可加入适量的硫磺、硫酸铝、硫酸亚铁等,使其pH值最好能达到6—6.8。营养物质土最好还要用福尔马林消毒,即在每立方米营养物质土中匀称喷洒40%福尔马林400ml~500ml,然后把土堆积,上盖塑料薄膜,经48小时后,福尔马林化为气体,除去薄膜,摊开土堆即可。
4、适期播种或移栽
养份土在应用前,再按每10L加入三元复合肥20g左右充分拌匀后装入器皿,不要装得太满,约占4/5,摆放1周左右,使肥与土完全融合并稍下沉,即可播种或移栽定值。播种期不宜过早。因其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摄氏度—30摄氏度,12摄氏度以下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故需待地温较高时,最好能在器皿土中插入温度计,确认温度达到15摄氏度以上时,方可播种。播前要漫种催芽,即先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用布包好,置于250C~30摄氏度下催芽,约75%种子露白后,播于湿润的营养物质土中。每个器皿中播种3~4粒,播后覆湿润细土1cm—1.5cm,轻轻按压,并将器皿置于日光下,以利增温,促使发芽。待苗龄26天左右,小苗3叶期时,带土移栽,钵、盘子、袋育苗的要坚持土不散开,使其根系不受损害,小心在每个器具中订植壮苗1株,栽后要压实并浇透定根水,暂时摆放于阴处,以利缓苗成活。
5、器皿的摆放与苗株的管理
黄秋葵为短日照植物,耐热力强,喜强光。器皿需摆放在日照充盈、通风良好的场所:一是阳台。阳台大多数面向东、南、西侧,光照比较丰富。二是房顶。既通风,日光也丰富,可摆放多行。三是庭院。需在日光较充沛,也较通风处摆放。器皿要摆放整齐,可在器皿下铺放板条或加托盘,因阳台和房顶通常均是水泥地板,没有地表调节温湿度的功能。对器具内的苗株,直播的,待真叶3~4片时进行定苗,即每器皿只选留壮苗1株,多余苗可用小铲挖出,移栽于他处。器皿内如有野草要准时清除,防苗受草欺。发生板结时,应准时用小铲松土。表土层如长出部分细小须根,可在其上添加lcm左右养份土。发现表土下沉时,也应准时盖土,使苗株稳健成长。对盆、筐等较小的器具上成长的苗株形成腋芽时应准时抹除,只留主茎向上成长;对箱桶等较大器具上成长的苗株,可不打杈,让其长成分枝,以加强结荚。当植株长到30cm左右时,要立50cm高的竹杆做支柱,并用细绳捆绑,以防侧伏。在可能条件下,也可在狂风暴雨到来之前,把器具搬至房檐下或室内,以趋利避灾。植株成长后期,要准时除去无用的老残叶,以免浪费养份,并有利于通风透光。
6、巧施追肥巧浇水
器具种植,常与人群相伴,因此,追施的肥料宜用无臭味的化肥,如尿素、液肥、磷酸二氢钾、三元复合肥等;浇水也不要过量,以免水流满地,更不可漏到下层。追肥肥量要尽量减少,而次数则可增多。苗期或移栽成活后,宜用尿素、液肥等多次迫施提苗肥,即每次在10L水中溶入尿素2g~5g浇之;进入采果期后,再多次用三元复合肥等追施促果肥,即在10L水中溶入三元复合肥4g-6g追之。在进入开花、采果期后,还可多次用O.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1%过磷酸钙浸泡液,于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早先,喷施于叶子正反面,喷到叶部湿润即可。
浇水可与追肥结合进行。但器具种植浇水颇勤,不大可能每次浇水均带肥。其实,浇水次数之多少,应视气温及植株成长情况而定。春末,当其成长初期,应恰当抑制浇水,以促使根系下扎;夏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一般应在每日傍晚浇水?次,如果天气特别炎热、干旱,需在每日早晚各浇水1次;秋季气温降低,植株成长缓慢,蒸发量也较小,可隔日或隔很多天浇水1次。植株成长中后期,根系密集,加之土壤已板结,常发生水分难以浸透全器皿的状况,可用棍棒在器皿中多插几个洞穴,以利水分渗透和空气流通。总之,整个成长期中要坚持土壤湿润,土面不能干燥发白。如植株叶色暗淡,要准时追肥:如有萎凋征象,需马上浇水。
7、“先发制敌”防病虫
黄秋葵抗性强,病虫害不多。其叶和叶柄有硬毛,又能减少病虫危害。器皿种植,还很少发现病虫害。栽种时能够实行“轮种”,即在同一器具中,不要连年种植黄秋葵,上年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器皿也不要应用。能够进行“间作”,即在器皿与器皿之间摆放种植大葱、洋葱、韭菜、芹菜、辣椒等蔬菜的器皿,达到“多种类型作物综合应用防治和治疗病虫害”;把柏树叶、鱼腥草叶或捣碎的香烟头摆放于器具中,也能达到驱虫的预防治效果果;发现异常征象,是害虫的就彻底捕杀,是病害的就要把病变的叶、花、荚去除,病害严重的就把整株或整个器皿处理掉。
8、科学采收巧食用
黄秋葵的芽、叶、花、果均可食用,但重要供食一些是嫩荚果。一般在花谢后4-7天即应采收。温度高时,嫩荚成长快,需天天采收或隔日采收;温度低时,隔3~4日采收1次。要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以防伤株;剪收最好于早晨进行,嫩果显得更鲜嫩;要当天剪采当天鲜食,隔夜的嫩荚外观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嫩荚果不仅养份充足,而且肉质柔嫩,黏质润滑,具有特殊香气和风味,可用于炒食、凉拌或做汤。
炒食:先将肉丝或肉片炒熟盛起,再将辣椒丝炒成七成熟,然后将已炒熟的肉丝(片)和嫩荚丝(片)倒进锅里,放进调味品,大火爆炒1分钟,即起锅食用,其黏性物质不会渗出,口感极好;凉拌:将嫩荚果去蒂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焯一下,再放入冷开水中冷却,切成薄片或细丝,加入调料拌食;做汤:先将肉类切成薄片,用适量酱油、料酒、精盐、白糖、胡椒粉、淀粉等腌渍3~5分钟,然后放沸水中,快熟时再放嫩荚果薄片,煮弗片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