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又名梅,别名:春梅、干枝梅、酸梅、乌梅。 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杏属小乔木,稀灌木;树皮浅灰色或带绿色,平滑;小枝绿色,光滑无毛;叶子卵形或椭圆形。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原产我国南方,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具有主要的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很多类型不但露地种植供观赏,还能够栽为盆花。梅花通常在冬春天节开放,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洁、坚毅、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常见病害的防治和治疗
①梅花缩叶病 该病在3~5月份产生,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最有利于梅花缩叶病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成长,侵染梅花嫩芽和叶,嫩梢变短缩、粗、密生。叶子皱缩,而厚肉质化。叶面粗糙,叶向背卷曲。发病初期叶黄色、红色、紫红色、灰白色,叶子上形成粉末状物。严重时,树势衰弱,病梢枯死,花减少。防治和治疗对策:有少数叶子出现摘除,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叶刚膨大,用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1:1:100的波尔多液喷洒。
②梅斑白粉病该病形成的 因素与环境潮湿、郁闭有关。大田8月份形成,温室一年都可出现。病症:白粉病出现后,叶片上下面均覆盖白色或灰白色粉状霉层。叶面上有黑色小颗粒密生,是病菌的闭囊壳。防治和治疗办法:初期喷粉锈宁25%对水200倍,或者用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对水。
③梅花灰斑病(脱节病) 梅花常形成的病害,在叶子上长圆形病斑,呈褐色、银白色、黑褐色,病害显著,几个病斑合在一起变大,上面生有小黑点,此时叶片脱落。新梢发病初期病斑长形,浅褐色,水渍状,边缘显著,末期凹陷缢缩,形成不间断的小纵裂溃疡症,发病后新梢从基部脱落。防治和治疗办法:培育抗病能力强的健壮植株,芽萌动时用50%代森铵水剂对水1 000倍喷雾。该病在6月份出现严重,用1:1:100的波尔多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对水1 000倍,两周打1次,喷4~5次即可。
④褐斑穿孔病 从6月份开始产生,8~9月严重,雨季对此病出现有利。该病重要为害梅花的叶和新梢。叶发病初期为紫色小黑点,后期呈圆形,病斑边缘清晰,外围紫褐色,中央灰白色或褐色,略带轮文,并产生灰褐色霉状物,是分生孢子器。后期病斑干枯脱落,产生穿孔。叶易脱落,新梢上的病斑紫褐色,有灰褐色霉状物。防治和治疗办法:集中烧毁病株和落叶,萌芽前喷波美2~4度石硫合剂,或者1:1:120波尔多液。6月开始发病时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对水500倍,7~10天喷1次,间断喷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