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兰一般指葱莲。葱莲(学名:Zephyranthes candida (Lindl.)Herb.),又名玉帘、葱兰等,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卵形,直径约2.5厘米,具有显著的颈部,颈长2.5~5厘米。叶狭线形,肥厚,亮绿色,长20~30厘米,宽 2~4毫米。
葱兰夜蛾是种夜蛾科昆虫,重要为害葱兰、朱顶红、石蒜等植物,是一种次要害虫,在杭州地区也只是每年零星出现,如九十年代以来杭州东河的绿化带上该虫一向取食葱兰。近年来随着葱兰用于园林绿化的数量、面积的增大,该虫的产生范围也在扩展,调查发现,除东河仍有出现外,下沙、滨江、花港公园亦都有出现,为害也严重起来,葱兰夜蛾严重时能够把葱兰的地上茎所有吃光。纵然葱兰茎叶被该虫取食后,地上一些仍能萌出现长,不酿成葱兰的死亡,但是其成长势显著减弱,对葱兰的景观影响也日益显现,园林景观遭严重破损。故对该虫的防治和治疗、抑制应加以看重。
幼虫形态
葱兰夜蛾成虫黑色,具金属光泽。幼虫主体黑色,具白色斑点。头部橙黄色,上有黑斑4枚。前胸橙黄,两侧各有3枚相连黑斑,背部中间具2黑斑;中、后胸各节前后各有白色斑5枚,接近胸足的2枚白斑相连,胸节间相连的腹面个别白色,且与胸部两侧下部的白斑相连接。第1、2腹节白斑较胸部略大,第3~8腹节每节前后各有白斑5枚,近反面3枚前大后小,近腹足2枚相连,第9节背部仅1枚白斑,尾足斑存在,每个腹节中央处一线具4枚小白斑,其中腹足基中央1枚,另两枚位于反面中斑的两侧(3个斑的中间),腹足4对,腹足基部中间具一白色斑,具腹足的腹节间相连一些呈橙色,无腹足的腹部腹节间一些呈白色,与腹足基白色斑相连接。
出现为害
此虫年形成5~6代,末代老熟幼虫于11月下旬在寄主植物附近入土,化蛹越冬。翌年4~5月羽化,产卵。幼虫一般喜欢群集于寄主植物丛上取食,所排的粪便也多堆积在寄主植物丛基,粪便呈米白色,夏天炎热时,幼虫早晚取食,白天暗藏,在比较阴潮的林下,则幼虫终日取食。幼虫在8月、9月份为害最严重。
防治和治疗对策
1、冬天或早春翻地,挖除越冬虫蛹,减少虫口基数;
2、幼虫出现时,喷施米满1500倍、药剂乐斯本1500倍或辛硫膦乳油800倍,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幼虫出来运动(取食)时喷雾,防效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