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是园林上常用的观叶常绿小灌木,具有很多优点,但叶斑病的出现,会导致植株提前落叶,酿成秃枝,甚至死亡,严重地影响了大叶黄杨的正常成长和观赏成效。
叶斑病的症状:发病初期,叶上有黄色小斑点,渐渐地变成黄褐色,扩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病斑直径为2毫米至10毫米,病斑后期为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色深,病斑上着生很多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子枯黄脱落。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等形态在发病叶片或落叶上越冬,为初侵害源。孢子由风雨传播。次年春天随着气温回升,分生孢子发生,由气孔或剪口、伤口侵入。在河北唐山地区一般6月份开始侵害,7、8月份为侵害盛期,在8月中旬发生症状,8月中下旬至9月份发病严重,病斑发展,形成落叶。发病的轻重与气温及下雨的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高温多雨霉湿的年份发病严重。大叶黄杨叶斑病易与介壳虫、蚜虫等相伴出现,使植株病势加重。在管理粗放、排水不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时易引起病害出现。
防治和治疗对策:本着"预防为主、防治和治疗结合"的原则。从植株的选择、栽植、管理上下功夫增强植株抗病性。在形成病害时.要治早、治小、治好,控制其扩展。
1.消灭侵害源:冬天清除病落叶,进行焚烧或深埋,消除侵害源。
2.栽植、育苗时,选择健壮的植株,提升抗病性。
3.增加养护管理:选择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以利于植株成长,增强树势,提升抗病性。合理密植,小心通风透光,下降叶面湿度,减少发病率。
4.化学防治和治疗:病原菌感染初期是防治和治疗的最佳期间,此时对大叶黄杨进行药物防治和治疗,能够不错的抑制病害进一步扩展,常见化学药剂有1%的波尔多液,75%的托布津1500倍液,50%的多菌灵、75%的百菌清500倍液。化学药剂宜交替应用,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间断2至3次成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