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是切花生产中的重要品系之一,花大色艳,世界各地培育的品类多达8000种以上,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大众花卉,有“花中皇后”之称,也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1、生活习性
切花月季喜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黏壤土,pH值6~7为宜;喜肥,喜日照丰富、空气流通又能避冷风、干风的环境。大多数数品类最适成长温度白天为 15~26摄氏度,晚上为10~15摄氏度,冬天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即进入休眠,能耐-15摄氏度的低温;夏天温度持续30摄氏度以上时,进入半休眠,能耐35摄氏度高温,相对湿度宜75%~80%。
2、种植技术
2.1选苗。生产切花月季的苗木以嫁接苗为主,要选用成长势好、嫁接口好的苗木,并去掉砧芽(向下掰);几年生的大苗,恰当剪除个别叶片、主根、老根,以下降蒸腾,促使侧根萌发,利于成活。如根系有发干迹象,应在订植前将根系放入水中浸泡 24~48小时,使其吸足水。定值前将苗木集中一起喷洒1000~1500倍百菌清液,以防病。
2.2整畦订植。江南雨水多,为利于排水一般作高畦,畦高20~25cm,畦宽50cm,每畦种两行,株距30~40cm,株间交叉,有利于通风透光。订植的时间按照苗龄可在春天或梅雨初进行。定值时,先调一盆泥浆,将苗木根系于泥浆中浸一浸,然后放入栽培穴中,坚持接穗竖直(不是砧木竖直),嫁接口朝南,使根系紧锁,洒入细土后将栽培穴周围土壤放入、压实,再拿住砧木稍稍往上提一提,最后逐株浇透水,并坚持嫁接口高于土表1~2cm,
以避免接穗生根。
一般订植当年不产花,准时摘除花蕾(不使花蕾大于0.5~0.6cm),使植株成长健壮,为今后盛花打好基础。
2.3肥水管理
2.3.1深耕施足底肥:一是在栽培前进行,深度为40~50cm;二是在冬天修剪后到萌芽前进行,深度为20~30cm。底肥重要是有机肥,用量以每100平方米土壤施用3~5立方米为宜,可选用厩肥、堆肥、砻糠灰及稻草等。
2.3.2在展叶期、盛花后及8月底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氮、磷、钾配合施用为宜。肥料用量视植株大小、成长状况而定,间断栽种3年的土壤要增施微量元素,浓度掌握在0.3%~0.5%为宜。
苗木定值后6周内坚持土壤湿润。在春、夏、秋三季隔天浇水,夏天高温,配合沟灌成效较好,冬季每5天浇1次水。用软管浇水时,中压喷洒,尽量不要淋湿叶子。由于经常浇水,土表易板结,应准时松土,或用稻草、麦秸等覆盖地表,弱化浇水对地面的冲刷。
2.4修剪。正确的修剪可决意产花期、单株产花量和出花等级。开一茬花就修剪1次,除去病枝、退化枝、弱枝,调解植株的高度,并结合掰侧蕾、抹弱芽。
修剪的形式有轻剪、中剪、重剪。轻剪是对健康枝条短剪,去除向内扩大的两三个芽。中剪是将客岁成长健康枝条齐基部剪掉一半。重剪是全株只留3~4根客岁生的枝条,离地20cm即可,只保留基部3~4个芽。剪时距芽上方0.5~0.8cm,斜剪,选向外的芽保留。
2.5病虫害防治和治疗。常见的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等,其防治和治疗办法重要有:(1)选抗病品类。(2)冬天清除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加以深埋。(3)浇水时防止直接对植株喷洒,可减少病菌随水滴飞溅传播。(4)定期药剂呵护,在雨季和成长迅速时,3~5天喷药1次;天气干旱、炎热成长缓慢时,7~10天或更长时间喷1次,连喷2~3次。常用药剂有50%多菌灵500~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等,早春发芽前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
常见的虫害有蚜虫、螨虫。前者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2500倍液喷杀;后者能够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500倍液或另外杀螨药剂喷杀。
2.6采花。准时采收关系到切花的品质。过早采收,花枝容易出现弯茎;过迟采收则缩短了保鲜时间。月季的红、粉品系一般在第一片花瓣向外松展时采收,黄色品系应略早些,白色品系则在第三片花瓣向外松展时采收。
采花一般在清晨进行,花枝剪下后立刻插入清水中(含0.8%百菌清),再分类捆扎,贮藏于1~4摄氏度低温冷库,坚持85%~90%的相对湿度。每捆枝数可依市场需要或供需双方商定,但应按品系、按级扎把,不要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