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水抗旱。近期,我省普遍高温少雨,给玉米出苗及苗后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各地要增加灌水抗旱葆苗。考虑到7月上旬后将逐渐进入雨季,苗期灌水量不宜太大,每亩灌水量抑制在30~40方为宜。
2.补苗、间定苗。出苗后要准时查苗,缺苗严重地块,应立刻进行移栽补苗,移栽应在2叶期进行。为了减少缓苗时间,移栽时从田间选取稍大个别新苗,用移苗器带土移栽,移栽后立刻浇水,保证成活率。定苗在5~6叶期完成,定苗时,拔除小、弱、病株,留健壮株。一些缺苗地方可就近留双株进行抵偿,留苗密度应按照品系特点而定,一般耐密型品系每亩4000~4500株,大穗型品类每亩3500株左右。今年由于玉米播种普遍偏晚,难于使用6月份少雨天气进行墩苗,容易酿成窜秆征象,可能引起倒伏风险增大,因此,一定要抑制好栽培密度。
3.施苗肥。在5叶期, 每亩施高氮复合肥15~20千克或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40~50kg,沿新苗一侧(距小苗15~20厘米)开沟(深10~15厘米)匀称条施。若土壤商情不足,施肥后准时浇水。
4.病虫害防治和治疗。苗期重要害虫有黏虫、甜菜夜蛾、蓟马、麦秆蝇等,可喷施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敌敌畏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和治疗,苗期虫害防治和治疗一是要早,2~3叶期即可喷药防治和治疗,二是要全面喷药,不仅要喷洒玉米苗,还要对麦秸及其田间杂草进行全面喷药,彻底杀死麦田和田边杂草所带虫源。
苗期病害重要是粗缩病。粗缩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年来我省有加重趋势,邻近的山东省在2008年已经酿成大面积为害。玉米一旦侵染此病,将丧失发生产量的能力。对于粗缩病要保持治虫防病、综合防治和治疗的原则,力争把传毒害虫消灭在传毒之前。按照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最近在我省北部调查,目前正值灰飞虱产生高峰期和套播田玉米苗最易感粗缩病期间,因此应准时防治和治疗。详细办法为:①喷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毒死蜱等杀虫剂,可同时加入病毒钝化剂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等;②喷洒含烟嘧黄隆、阿特拉津等有用成分的苗后锄草剂,清除田间地头杂草;③清除沟、渠、路边等地的杂草,可采用百草枯、草甘膦等锄草剂,同时加入吡蚜酮、噻虫嗪、毒死蜱等杀虫剂兼治灰飞虱;④发现病株拔除深埋。
5.化学锄草。播后苗前锄草:用莠去津类胶悬剂和乙草胺乳油(或异丙甲草胺)混在一起,或丁阿合剂乳油,兑水后对着地表倒步行走、匀称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土壤商情不足时,要恰当加大喷药需水量。苗后锄草:玉米出苗后3~5叶时,用玉农乐(烟嘧磺隆)每亩60毫升,加38%的莠去津100毫升,或玉农乐(烟嘧磺隆)60毫升,加72%的2,4~D丁酯乳油2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在玉米6~9叶时,可用百草枯等灭生性锄草剂,对杂草进行茎叶定向喷雾,严禁喷到玉米植株上,以免酿成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