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芦荟一般指中国芦荟,中国芦荟(学名:Aloe chinensis Baker),是百合科下的一种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是库拉索芦荟的变异,又称斑纹芦荟。也称油葱(《岭南杂记》),象鼻草(《纲目拾遗》),象鼻莲、罗帏草、罗帏花(《植物名实图考》),蔑草、龙蔑草、龙角、乌七。学术界叫做中国芦荟或华芦荟。
一、适时订植
芦荟定值一般在每年的春、秋天进行,气温恒定在15摄氏度以上芦荟正常成长,春天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最佳期间,秋天8-10月为最佳期间。
二、足肥订植:订植前亩施腐熟的牛粪4000-5000公斤,一次性所有底施,然后订植。
1、打埂作畦高畦种植,芦荟一般不采取直播的方式种植,直播不利于芦荟根系下扎,影响成长速度。采用打埂作畦高畦种植的方式不但有利于芦荟成长而且有利于芦荟的浇水施肥管理,一般畦面宽度60厘米,畦面高l0厘米,采用每畦双行的订植方式。
2、合理密植,试验证明芦荟每亩订植4160棵左右为最佳密度,在畦内双行订植,行株距为40厘米×40厘米。
三、中华芦荟的管理技术
1、适时浇水。芦荟定值后,3天浇1次透水早先浇水采用喷水的方式浇水,采用喷浇水的一个好处是保证浇水量不会过大,另—个好处是能够提升空气湿度芦荟是喜湿耐干作物,棚内湿度维持在70%左右,更有利于芦芸成长,芦荟喷水,一般每隔7天喷1次,但在炎热的夏天,应按照实际状况。恰当加强喷水次数,使得芦荟正常成长。
2、利用适宜的粪肥,不利用化肥芦荟受人们欢迎,是.因为它的绿色,天然性,而且具有众多的用途与功能,如果施用化肥,不仅破损了芦荟的绿色,天然性,而且会影响芦芸品质应用粪肥,不仅肥效长,而且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试验证明在粪肥中以牛粪成效最好,牛粪通透性强有利于芦荟根系下扎,植株成长健壮,施足基肥的芦荟—般时不缺肥,如脱肥,可每亩追施腐熟的牛粪1000公斤。
3、科学控温,温度是对芦荟成长影响最大的外界条件之一,芦荟在15摄氏度以下几乎不成长,在15-28摄氏度范围内正常成长,在20-25摄氏度时范围内成长最旺盛,因此芦荟棚室内温度一般抑制在白天20-25摄氏度,夜晚15-18摄氏度为宜。
四、 养殖办法芦荟能够用扦插法和分株法进行养殖。
1.扦插法:春天3月至4月间进行,剪取成长健壮老株顶端作插穗,插条长10厘米至15厘米,剪去基部两侧叶,放在阴凉处2天至3天,待切口稍干,插于培养土中,坚持盆土湿润,20天至30天生根。
2.分株法:分株养殖是芦荟养殖的重要措施之—,每年春季换盆时,将幼株从老株上拨离下来,另行上盆栽植。
在分株订植时首先要堤防温度,即温度稳定在15摄氏度以上方可订植,一般在春秋天进行,壮苗的标准是植株矮而粗壮,叶子肥厚,深绿,带有3-5条次生根,这样的芦荟苗订植后缓苗快,定根早,易存活,新上盆幼株要抑制浇水,夏天放在室外通风、半阴处,每天下午浇水,冬天坚持5摄氏度以上的温度,放在室内干燥有日光的地方,才能成长良好。
分株养殖,壮苗定值
五、精细管理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芦荟产生病虫害时,不能喷剧毒农药,应当以生物防治和治疗为主,如果喷农药,要喷高效、低毒,低残留、易挥发的无公害农药,芦荟病害一般状况下很少,而且很轻,只是偶有芦荟黑斑病出现,如发现黑斑病,利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对水800倍液或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和治疗均可,芦荟病害虫害均不轻易出现,酿成病虫害的原出是由于棚室内温度高,湿度大酿成的,这就要求对芦荟进行精细管理,先要准时浇水、施肥,防止脱水、脱肥,锄病株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渠道。冬天棚室盖上草帘,开启取暖设施,保证棚内维持芦荟成长虽适温度,夏天小心棚室通风降温在温度最高的正午堤防罩上遮阳网,这对防止芦荟病虫害的出现是非常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