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兰(学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Rchb. f.):附生草本;假鳞茎狭椭圆形至狭卵形,长3~8厘米,宽1.5~3厘米,大一些包藏于叶基之内。叶4~8枚。花葶从假鳞茎下部穿鞘而出,外弯或近直立;总状花序具7~14朵花;花大,直径达11~12厘米,有香气;萼片与花瓣苹果绿或黄绿色,基部有少数深红色斑点或偶有淡红褐色晕,唇瓣白色至奶油黄色,侧裂片与中裂片上有栗色斑点与斑纹;花瓣狭长圆状倒披针形。蒴果狭椭圆形。花期1~4月。
1、花絮。虎头兰姿态秀美、色泽充沛而艳丽;容易开花,通常每一母株可开花二三枝,类似簇拥锦团,相互辉映,好生吵闹,且花期耐久,长达1~2个月。虎头兰产于我国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地是基主要原生种的重要分布区。虎头兰杂交种始于100多年前,英国园艺学家约翰·西丹运用原产于我国及亚热带地区的“独占春”的变异“象牙白”与“碧玉兰”杂交育成了“象牙碧玉兰”,开创了虎头兰杂交育种的先河。迄今,与原生种比较,杂交改良后的虎头兰商品性状好,容易开花;色彩艳丽而又丰实,有白、粉、红、紫、黄、绿和各种过渡色及复合色。目前,杂交品系已达数千个,新品类层出不穷,已产生早花品类、从中秋到冬季均可开花的秋冬品种、中花品种。在春节早先开花的冬春品类和晚花品类、晚春开花等多种类型。
2、生态习性。虎头兰为附生性兰科植物。叶革质、长如腰带,向上伸展,中途弯曲,叶尖下垂。叶宽有的仅1厘米,有的达3厘米,叶长50~100厘米,甚至长达 100厘米以上,叶片的颜色受光照的影响,由黄绿至深绿。假球茎或卵形或扁球形。叶芽从假球茎基部萌出,长成新植株。一次可萌发1~3支叶芽,而每一成形的假球茎会抽出1~4支花芽。虎头兰无须根,新根肥大洁白,老根淡黄色,断根可再生,每年可发不少新根,而年后变为茶色自然断裂。喜温暖湿润环境,但不耐热。喜阴,但须充盈的散射光。喜肥。
3、种植要点
(1)盆土。盆土不用泥土。可选用水苔、椰糠、碎杪椤、炭块、碎砖、石子、树皮、草炭等,经清洗后,按照差别品类的需要搭配成差别胞水程度的混在一起植料,PH值在5.6~6之间。盆具宜窄宜深、通气性好,最好采用素烧盆。因大多数数品系的根部需要较高的湿度,盆壁不宜有太大的孔洞。
(2)浇水。若栽培刚培育的幼芽,由于栽培时植料是潮湿的,栽培后应在叶面喷水数次。5天后加强需水量;10天开始成长新根;约2周后叶色转深绿,表示已成活,但还需要经常检查温度和成活状况。若是移植大苗,栽培后须立刻冲掉盆内泥砂杂质,水应快速自排水孔流出,直至水清为好。若排水不畅,应重新栽培。栽后一周只能作叶面喷雾。分株后一年四季都需充盈给水。冬天和早春每日晨间浇水一次,初夏至深秋每日8时前与傍晚5时后各浇水一次。
(3)施肥。虎头兰较其他洋兰喜肥。应用的无机肥以复合肥为主,浓度约为0.1%~0.2%,每周一次,全年施用。有机肥能够是发酵过的油粕类混在一起骨粉或过磷酸钙,制成直径约2厘米的丸状置于盆面,随水分的渗透慢慢释放肥力。每丸的有用期为1个月,全年施放七八次。在成长的旺期还应追施腐熟的饼肥。其它,在初夏即虎头兰开始8个月的孕花期前就应施用钾肥。
(4)光照。虎头兰的成长过程需要充溢的散射光。光照不足时,球茎脊瘦难以抽蕾。能够给其罩上50%的遮光网,日照时间在6小时以上;阴天或冬天要打开遮光网接受直射光。但处于开花期的兰株所需的光芒较弱,直射光会使小花蕾黄花脱落,弱光下开出的花颜色更悦目。
(5)温度。虎头兰以冷凉的气候条件为宜。15~25摄氏度时成长最旺。但一年生幼苗不能在5摄氏度以下露地过冬,夏天可以忍受的最高温度为35摄氏度。
4、养殖。虎头兰的养殖常采用分株法。分株适宜时间是植株开花后,新芽未长出之前。分株前使盆土恰当干燥,跟略发白,出现不显著的干缩,如此根较柔软,操作时不易折断。分盆时首先用五指用力,托住盆土及盆苗,将盆倒置过来,然后轻轻叩击盆的四周,使盆与根和盆土脱离。操作时.要注意抓住没有嫩芽的假球茎,以免碰伤新芽,同时剪除枯黄的叶子、过老的假球茎及腐烂的老根。最后用利刀将相连过量的假球茎分切开来。分切后的每丛兰苗应带有2~3枝假球茎,其中一枝务必是前一年新产生的,为防止伤口侵染,可涂以硫黄粉或炭粉。放在干燥处1~2日再单独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后放半阴处,不可立刻浇水。发现过干时可向叶面积盆面少量喷水,以防叶子干枯、脱落和假球茎严重干缩。
5、虎头兰的重要病虫害。虎头兰种植环境不良,易遭介克虫、红蜘蛛和蚜虫的为害,通风不佳易出现白绢病,因此,盆栽的虎头兰最好能架空摆放,且不可太密,以利通风。通风良好不仅能够减轻病虫害,而且有利于植株成长。其它,兰株基部黑烂多由真菌导致,与黑斑病一样,应每月喷杀一次杀菌剂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