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二年生草本,被粉霜。矮且粗壮一年生茎肉质,不分枝,绿色或灰绿色。基生叶质厚,层层包裹成球状体,扁球形,乳白色或淡绿色;二年生茎有分枝,具茎生叶。基生叶顶端圆形,基部骤窄成极短有宽翅的叶柄,边缘有波状不显明锯齿;上部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基部抱茎;最上部叶长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1厘米,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淡黄色,直径2~2.5厘米;花梗长7~15毫米;萼片直立,线状长圆形;花瓣宽椭圆状倒卵形或近圆形,顶端微缺,基部骤变窄成爪,爪长5~7毫米。长角果圆柱形,两侧稍压扁,中脉突出,喙圆锥形;果梗粗,直立开展。种子球形,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各地种植,作蔬菜及饲料用。叶的浓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中国主要蔬菜之一。除芥蓝原产中国外,甘蓝的各个变异都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早在4000-4500年前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就有所种植,中国东北地区俗称“大头菜”。云南俗称“莲斑白”。 小棚种甘蓝唱好六字歌一、双层覆盖增温,抓住“早”字
甘蓝育苗的播种期多在12月下旬。早春甘蓝要想获得高效益,重点要抓一个“早”字,早订植、早收获、早上市,产品价格高,收益则高,而早定值的限制要素是环境温度。因此我们选择了塑料薄膜双层覆盖和小棚加草苫为主的呵护种植方式。据我们多点测定,在定值初期(3月上旬)棚内外温差为15~20摄氏度,最低温度相差6~10摄氏度,小棚加草苫和双层覆盖呵护种植方式田间增柔和夜间保温成效都十分显著,甘蓝订植由露地种植的4月上中旬提前到3月上中旬。上市期提前到4月中旬,补充了淡季蔬菜市场。
二、选择早熟优种。突出“优”字
甘蓝的早熟品类许多,我们选择早熟、高产、抗病、耐寒的优种中甘11号、8398为主栽品系,辅之以早熟种报春。中甘11和报春这两个品类尽管单球重较小,但其生育期较短,且适宜密植,产量和效益都不错。
三、增加温度管理,强调“温”字
经过呵护地种植甘蓝,能有用地调节环境温度,使其满意甘蓝各生育阶段的要求。播种后,为了促其早发芽,早出土,我们要求苗床坚持较高的床温,一般在18~20摄氏度,出苗后,为了避免高温导致疯长,就要恰当下降棚温,白天掌握在15~18摄氏度,夜间5~8摄氏度。3~4片真叶展开后,如秧苗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中,就可能完成春化过程酿成未熟抽薹而失去商品价值。按照甘蓝在12摄氏度以下进行春化而在15.6摄氏度以上环境条件下不能经过春化的特性,我们强调在整个苗期和订植初期,一定要坚持适宜的温度环境,既要避免因低温酿成的小苗春化,又要警惕秧苗高温而疯长,强调白天坚持棚温18~20摄氏度,夜间8~10摄氏度。由于这项方法的严格执行,今年全区甘蓝栽培区未形成未熟抽薹的征象。
四、适期定值,合理密植,掌握“准”字
适期订植,合理密植,是保证甘蓝高产丰收的一项主要方法。甘蓝育苗的播种期多在12月下旬。采取小拱棚加草苫覆盖形式,可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订植,4月中下旬始收,市价每千克在1.50元以上。采取塑料薄膜双层覆盖形式,可在3月上旬订植,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收,市价每千克在1元左右。
甘蓝订植密度对早熟高产影响很强,恰当密植能加强产量,但密度过大,不仅单株产量低而且还会推迟收获期,按照多年实践,我们肯定中甘11的亩密度为4500~5000株,报春密度为5000~5500株。
五、科学肥水运筹,记住“细”字
甘蓝是喜肥作物,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期与甘蓝产量有密切关系。甘蓝要求湿润的土壤,土壤水分不足会成长缓慢影响产量。因此管理上一定要细。甘蓝对肥料三因素的要求:氮、钾的汲取量较多,磷较少。连做期以前,消耗氮素多,叶球产生期,则消耗磷、钾肥较多,我们按照甘蓝的需肥规律肯定的施肥原则是:增施氮肥,配合磷、钾肥。底肥为主,看重追肥。一般农户底施优质粗肥4000~5000kg,二铵或撒可富15~25千克。缓苗后,连做后期、结球初期,亩追尿素10~20千克或人粪尿2000千克。在结球期叶面喷施两次磷酸二氢钾,补充了磷、钾元素,促使了叶球增大。
在小苗期,外界温度低,植株小,水分消耗少,我们以不旱不浇为原则,促使根系发育。结球期则堤防准时灌溉,坚持土壤湿润,保证叶球正常成长对水分的需求。
六、准时防治和治疗病虫害,别忘“预”字
我们对小棚甘蓝的防治和治疗原则是以预防为主,防治和治疗结合,经过科学的肥水运筹和温度湿度管理,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增强了甘蓝抗性,减少了发病率。对一些发病地块,我们做到早发现早用药,下降防治和治疗成本,加强了产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