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盆草,中药名。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干燥全草。甘、淡,凉。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
养殖对策:垂盆草可采用种子养殖,也可采用无性养殖,即采用枝条扦插法、分株养殖法或压条养殖法,极易成活。通常采用分株或扦插养殖。分株宜在早春进行,扦插随时皆可。
扦插法在春天或秋天从成年植株上采集垂盆草匍匐茎,将匍匐茎剪切成3至5厘米的小段,扦插在预先预备好的扦插床内,扦插后喷灌水,水要浇足,且坚持扦插床内土壤湿润在20摄氏度至25摄氏度温度下,10至15天即能生根。待幼根由白变成黄褐色时,开始移植。地栽时,可用苇帘遮阴3至5天;盆栽可摆放在凉棚下,缓苗3至5天,然后移到向阳处进行莳养。
种植管理:垂盆草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温带、暖温带及亚热带都有广泛的分布,垂盆草忌贫瘠的土壤环境,体现出成长衰弱的征象。在北京和天津地区,选择背风向阳的场所能够安全越冬。
不择土壤,田园土、中性土、砂壤土均能成长,生命力极强,茎干落地即能生根。垂盆草栽植时,土壤须适量施入有机肥,通过粉碎的棉籽饼、麻酱渣或鸡粪干均可。盖土后栽苗,要求地势稍高,土壤不能积水。垂盆草适宜成长温度为15摄氏度至28摄氏度,垂盆草忌强光照的环境,遇强光体现出叶子发黄的征象。
垂盆草成长速度快,用水量比较大,在具有一定遮阴条件下成长良好。成长过程中每半月少量施用一次复合化肥,施肥后要立刻浇灌清水,以防肥料烧伤茎叶或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