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学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称,为榆科落叶乔木,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大树之皮暗灰色,不规则深纵裂,粗糙;小枝无毛或有毛,无膨大的木栓层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圆形。叶椭圆状卵形等,叶面平滑无毛,叶背幼时有短柔毛,后变无毛或一些脉腋有簇生毛,叶柄面有短柔毛。花先叶开放,在生枝的叶腋成簇生状。翅果稀倒卵状圆形。花果期3~6月(东北较晚)。
进入冬天,个别盆景需要增加管理,那么处于温室环境下的榆树盆景在冬天怎样进行管理呢?
通风换气:能够下降温度、湿度,避免病虫害出现,补充室内有用气体成分。温度太高,有些还成长的常绿桩景,易疯长,枝条瘦弱,抗性差。落叶桩景易打破休眠期,酿成春天出室锻炼时,枝条柔弱,不充实,对今后成长不利,易老化。
一般通风时,宜在晴天晌午时为好,通风口打开的大小,应按照桩景的成长习性和对温度要求的高低,恰当通风,降温、降湿。室外天气寒冷,通风口宜小,通风时间要短,相反则通风口宜大,时间宜长。
见光:温室的条光面宜用玻璃材料,这类温室性能好,透明度好,缺点是拦截了紫外线的射入。紫外线能阻碍桩景疯长,制约其成长高度,并且起杀菌消毒等作用。桩景没有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会使还成长的常绿桩景枝条易产生疯长、变软,并且破损其形状。所以应该分区,分片,打开玻璃窗,逐步都受到日光直射,使其枝条充实、健壮。有些地区选用农膜防寒,应该按照地区温度而定见光的时间,宜在晴天高温时打开见光、透气。一般每日2至3小时即可,对落叶类的桩景,可避免病害的出现。
淋水:淋水宜在晌午时进行为好,此时淋水,土柔和水温比较接近,有利于根系汲取,其它大量失效水分能够蒸发走,减少盆土过湿带来的根系呼吸困难,避免出现霉变。有益于体内水分循环,加强其抗性。对于处在休眠期的落叶桩景,以“见干见湿”为宜。
施肥:对于还在成长的桩景,在此季节,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施肥时间宜在晴天下午时好。落叶类的桩景,处在休眠期,应禁止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