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是指有秆无穗或有穗无粒的植株。玉米空秆、倒伏既有普遍性,又有区别年份,区别状况的特殊起因,因此要因地制宜加以预防。
一、空秆的 因素:养份供应失调。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物质不良,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积累少,不能满意果穗分化时期对养份的需要,以致果穗不能正常发育而发生空秆;气候要素。如果玉米开花授粉期遇高温干旱天气,雌、雄花期相遇不佳,花粉和花丝生活力降低,就不能正常结穗。如遇阴雨连绵天气,会使花粉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散粉能力产生空秆;密度过大,光照不足。密度过大会酿成田间郁闭,致使光照不足,制约了玉米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产生个体瘦弱,从而下降了果穗分化和发育所需同化养份的供应,所以结实性就差,空秆相应加强;施肥不合理。一般状况下,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在氮肥充沛而缺乏磷肥时,穗分化速度迟缓,开花延迟,空秆率增多,严重缺钾时,果穗不易出现,或果穗尖端缺粒。
二、防治和治疗措施
1、选用优异品类,合理密植。按照品类、地力和种植方式,肯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满意果穗发育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是减少空秆、多结穗、提升产量的有用办法。合理密植的原则:一般来讲,平展型品类单株生产能力强。但不耐密植,适宜栽培密度范围为3000~3500株/亩;紧凑型品系单株生产能力弱,但耐密性强,重要依靠群体优势发挥增产能力,适宜栽培密度范围为4000~5000株/亩;半紧凑型品类的单株生产能力和耐密性介于平展型和紧凑型之间,适宜栽培密度范围为3500~4000株/亩。除了株型外,植株高度、生育期长短、果型大小等也对适宜植株密度有一定影响,所以最好是根据种子包装袋上推荐的适宜密度栽培。
2、科学运筹肥水。肥水充溢,能使幼穗分化发育良好,要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并补施微肥,尤其是氮、磷、钾配合施用更为主要。追肥以分次追肥较好,按照地力掌握肥地少施、瘦地多施的原则,氮肥不应施用过早,以防茎秆疯长。玉米抽雄前后各半个月时期需水较多,遇干旱少雨应适期灌水,不仅可促使雌穗发育产生,而且缩短雌雄开花间隔,利于授粉,减少空秆。
3、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种植条件的优异杂交品系。土质肥沃及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块,可选用丰产性能较高的马齿型品系;土质瘠薄及种植水平低的地块,应选用适应性强的硬粒型或半马齿型品类。多风地区则应选用矮秆、基部节间短粗,根系强大、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系。特别还应小心选用抗病品系,丝黑穗、瘤黑粉、茎腐病的普遍形成是酿成玉米空秆率增高的要素之一。
4、苗期控大苗、促幼苗,使新苗整齐健壮。如春天低温并伴随干旱,直接影响根系成长。应采取合理的耕作种植办法,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土壤肥力,而且拟制杂草,减少病虫害的产生和扩展,改善小苗根系分布,促使玉米成长发育。其它,准时防治和治疗病虫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能下降玉米空秆和倒伏。
5、增加田间管理,准时锄草,增加病虫害防治和治疗。改善玉米成长条件,遇高温干旱天气准时浇水,如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准时排涝。使植株成长整齐,也是避免玉米空秆形成的主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