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又名山里果、山里红,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高可达6米。 在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均有分布。
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不错的疗效。山楂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是一种抗癌作用较强的药物,其提取物对控制体内癌细胞成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作用。 山楂的花芽为混在一起芽,芽体肥大,先端钝圆,通常有15-18枚鳞片包被,第2年抽生结果新梢,花序着生于新梢顶端,为伞房花序。发育充实的果枝,除顶花芽外,其下还有1-2个侧花芽。侧花芽钝圆形,其体积大于叶芽,小于顶花芽。侧花芽的数量,与枝条的长度有关:长度为25-30厘米的枝条,在顶花芽以下,还可出现2-3个侧花芽;长达50-60厘米的枝条,可发生8-12个侧花芽;而长达1.0米左右的枝条,所产生花芽的数量,又有所减少。
山楂枝条先端的芽,有花芽,也有叶芽。一般是钝圆、饱满的芽为花芽,瘦小而尖的为叶芽。由养份枝顶端成长点分化而成的芽为顶芽,也叫真顶芽;在花序以下着生的芽,采果后也位于枝条顶端,但是,因为它是由侧芽成长点分化而成的,所以被称为假顶芽。
山楂的混在一起花芽,春天萌发后,先抽生结果新梢,经3-4天后,在新梢的顶端露出花序,约10天后,花梗分离,约15天后,进入开花期。每个花序的花朵数量,因品系、枝条质量、花芽着生部位以及在分化过程中,树体养分情况的差别,而有较大差异。一般野生型的品类多于种植品系;壮枝和外围枝多于弱枝和内膛枝;顶花芽多于侧花芽。在种植品系间,每一花序的花朵数量也不相同:白瓤绵山楂,平均每个花序有16朵花,最多达62朵,畸形花序中的花朵数,有的高达128朵。每个花序中,花朵数量的多少,也与修剪密切相关。在修剪过细、花量适宜的树上,由于营养物质集中,失效消耗少,花芽质量好,花序中的花朵数量也多;修剪粗放或不修剪的树,由于养份分散,花朵数量少,质量差,座果率也低。
山楂萌芽的时间,晚于苹果和梨,营养物质成长期较短,但由于枝条先端的芽具有早熟性,因此,很易产生花芽,进入结果期较早,进入盛果期也早。在苗圃内嫁接的1年生苗木,常有花芽产生。
在山楂花芽分化过程中,树体内营养物质贮备的多少,直接影响花芽质量,及早先座果率的高低。因此,修剪时疏去一些影响光照的枝条和失效弱枝,对于促使产生较多的优质花芽有主要作用。
修剪山楂树时,不能像修剪苹果树那样,进行早期环剥促花,因为山楂树的花芽,形态分化期晚,极性又强,会使环剥以上位置所积累的养份物质转移到优势位置,用于营养物质成长,而不利于花芽分化。为了促使花芽分化而对养份枝进行环剥时,其适宜的时间是在花芽形态分化期前1个月,也就是7月中旬最为适宜。
山楂树的隐芽较多,寿命也较长,自然更新的能力较强。当年萌发的隐芽枝,只要成长不过旺,也很容易产生花芽。为了补充内膛的空虚位置,加强结果面积,能够应用隐芽萌发的枝条,经过修剪调节,培养为结果枝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