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我国部分地方红豆杉被炒得沸沸扬扬,满天飞的小广告把栽培红豆杉的效益吹得神乎其神,吹出了每667平方米效益10万元的“天价”。在高回报的诱惑下,把部分善良的投资者吹得晕头转向,纷纷投资栽培红豆杉,红豆杉似乎成为一夜暴富的新项目。对此,我国有关专家提醒:热心投资开发栽培红豆杉的企业和农民需谨慎。红豆杉的真实面目如下:
1、夸大产品用途个别公司大肆宣传炒作,夸大红豆杉的用途,给人们以红豆杉治全部痛症的错觉。实际上,从红豆杉中提取的紫杉醇,目前临床上重要治疗转移性卵巢癌和乳腺癌,对肺癌、食道癌等癌症有一定疗效,对另外癌症尚未发现有作用。
2、夸大适应性红豆杉的栽培并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而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据专家介绍,我国有4个种和1个变异,分别是东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它们重要分布在北起黑龙江,西至甘肃南部,南到西藏、广西和广东北部等20个省(区),基本成长在海拔500-3500米的山区,比较适合微酸性土壤和湿润的气候环境,并不是全部什么地方都能够引种。引种栽植前一定要做好区域性试验,在确信可以正常成长和有种植价值后再规模引种。
3、夸大高回报许多广告在回报率上“吹”得天花乱坠,比如有广告称“栽种5年,1株可卖80-100元,667平方米地可栽培3000棵以上,5年效益为24-30万元”;“干枝叶回收价一律每公斤90元”;“栽培0.66公顷红豆杉可提取紫杉醇300-500克,每克售价3000美元,可收入90-1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38-1230万元)”;“上门收购,并预付产品订金”。实际,每667平方米5年效益只有几万元。
4、夸大紫杉醇含量许多公司的宣传材料都标榜自己的红豆杉是新品系,紫杉醇含量很高。其实,不一样的红豆杉品系紫杉醇含量相差很强,有的品系含量很少。即使是同一品类,在差别的栽植区紫杉醇含量也不一样,有些地区含量高,某些地区几乎不含紫杉醇或含量很少而没有提取价值。
5、夸大市场前景业内人士推测,全国每年紫杉醇理论需求量应为500-1000公斤,由于价格太高,国内实际用量只有1-2kg,以现有333公顷栽培面积,如果扩展正常,2-3年后国内红豆杉原料基本可满意生产需要。因此,广告上夸大市场前景广阔,几十年市场不会饱和,纯属引人上钩。
6、人去楼空遍布各地的红豆杉公司常常是打着“高价回收”的幌子,将钱骗到手后,便人去楼空,今年3月,北京海淀区执法人员在对区内6家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时发现,6家公司人已不知去向。许多农民把钱投向这些公司,终是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