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植物,是一种优异的彩色灌木,近几年来被广泛的栽植。但随着栽植面积的增大和栽植年限的增长,逐渐暴露出它的个别缺点,特别是老苗子,每年雨季,都会发生差别程度的落叶,并且连年形成,严重影响景观成效。
据观察,酿成此类情况的 因素是金叶女贞斑点病。经初步观察研究,小叶女贞斑点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圆形病斑直径4毫米至5毫米,散生于叶子。
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病斑上发生黑色的霉层(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该病原菌成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摄氏度至30摄氏度,分生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8摄氏度至29摄氏度,病原菌感染温度范围为15摄氏度至27摄氏度。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存活期为1年左右。分生孢子重要依靠气流和雨水传播,从植物体表气孔和伤口侵入,或自表皮直接侵入。潜育期10至20天。在合适的温度且有水存在的状况下,孢子几小时即可萌发,病菌可反复侵害。
7月进入雨季,一向到9月雨量逐渐减少,在这段时间,高温、高湿加快了该病的产生。从7月下旬该病开始产生,到8月中旬该病到达盛发期,导致大面积落叶。植株从9月中下旬开始又逐渐长出新叶,在连年发作的地块,不论是新长出的叶子,还是未落的老叶,叶色均有发暗的征象。越是老苗区,这一征象越严重。按照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防治和治疗方法。
一、栽培地要有利于排水,切勿出现积水。
二、栽植密度要合理。植株密度越大,该病出现越严重。随着小叶女贞的成长,结合修剪,合理整枝,以增强植株内部通风透光,下降湿度和温度。
三、减少病害侵害来源。清除栽培地中的病残体,并随时清除杂草。这样不仅能减少侵害来源,还能加强通风、透光,有利于为植株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增加肥水管理,以加强植株本身的抗性。在道路绿化方面,土壤状况一般比较贫瘠,加上施肥少,容易酿成植株营养物质不良,可在春天追施一次肥,在雨季结合降雨撒施复合肥,都有利于提升金叶女贞的抗性和病后及早恢复。
五、适期修剪,准时处理伤口。在冬天可重剪,进入雨季应减少修剪,减少伤口,下降病菌从伤口入侵的机会。修剪后马上喷施杀菌剂。实践证明,雨季修剪越勤,发病越重。其它要作好修剪工具的消毒。
六、药物防治和治疗。可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药,直到9月雨季结束。药剂可选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大福丹4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为了避免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药剂必需交替利用。以上药品混在一起上400毫升的链霉素成效更好。
七、苗圃地要实行2年以上的轮种,病土可用甲醛液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