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果一般指酸浆(植物) 酸浆(拉丁文名:Physali alkekengi L.)又名红菇娘、挂金灯、戈力、灯笼草、灯笼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灯等北方称为菇蔫儿、姑娘儿,以果实供食用。
原产于中国,南北均有野生资源分布。酸浆在中国种植历史较久,在公元前300年,《尔雅》中即有酸浆的记载。现在在东北地区栽培较广泛。其他地区栽培较少,仍属稀特蔬菜。1、苗木养殖:可采用水平压条法。在春天从株丛向外开成放射形纵沟,深度15厘米左右。选择发育健壮的1年生新枝,将枝条向下弯,水平引向纵沟,使整个枝条紧贴沟底,一个沟内可放几根枝条,但应小心,它们之间要有一定距离,以便新根成长,然后在沟内填土,枝条顶端露出地表。随着压条上发出的新梢不时长高,分次进行盖土,使新梢基部生根。秋天落叶时将每个带根的新株与母株分离,成为独立的植株。水平压条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而且苗木健壮。
2、园地选择:灯笼果喜欢成长在腐殖质较多、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山坡建园,应选择坡度不超过10度的缓坡地带。
3、订植:株行距为1米×1米,订植穴深、宽各40厘米,每穴施农家肥5kg。订植时将苗放在坑内,一人提苗,一人覆土,踏实,浇足水,订植后要求穴面比地表低8~10厘米,以便成长季节坚持水分。
4、修剪:灯笼果栽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果实2~3个成长在一个果穗上。苗木订植的当年应选留4~5个成长健壮的基生枝,从第二年起每年各留4~5个成长健壮的基生枝,一丛一般保留16~20个基生枝。4~5年每棵树可产生5~15千克的高产。但是株丛内枝条过密,通风透光不良,骨干枝下部易光秃,内膛无果,产量低。因此,进入结果期要特别小心修剪工作,坚持通风透光。措施是:对过密的株丛,采取疏剪衰弱枝、回缩多年生枝以及剪除多余的基生枝。
5、田间管理:应特别小心增加土壤管理,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出现。在开花前和新梢成长期,遇干旱天气要准时灌水,每年施肥2~~3次。每年在10月中下旬落叶后埋土防寒,埋土厚度以不露枝即可。解除防寒在4月中旬左右,这样能够保证株丛正常成长、结果。
6、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灯笼果重要病虫害为白粉病和透翅蛾。白粉病重要为害叶子,始发期在叶子表面或反面有一层白粉状霉层,由白色变为黑褐色,上面散生黑色颗粒,并蔓延到叶柄、果柄以及枝条上。
防治和治疗办法:应小心合理密植,保证透光条件,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2.5%特谱唑2000~2500倍液喷洒,可间断喷2~~3次。透翅蛾一般以幼虫为害灯笼果植株的枝条、芽和叶,使被害枝叶脱落、凋萎干枯。
防治和治疗措施:结合修剪,将剪下的被害枝集中烧毁;也可用马拉硫磷2000~3000倍液进行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