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菊是菊科菊属植物,现有20多个优异品系。其最大特征是露地种植,在北方寒冷地区能够露地越冬,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主要的观赏植物之一。
一、生物学特点
地被菊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由7—8种野菊杂交而来,植株低矮(25—45厘米),根系发达,不定根每年移动复生扩展,萌发新个体,产生丛状低矮的棵墩,枝叶繁茂,冠形丰满。叶为单叶互生,每节一片,叶子卵圆形或长圆形,边缘有缺刻或锯齿,基部心形,叶子具毛。通常一年一季,秋季始花,开3—5厘米小花,单生或簇生,枝梢花团慎密,-墩同时可盛开千朵,繁花似锦。单株冠幅30一100厘米或很大。花色重要有黄色、白色、红色、紫色、粉色、橙色、褐色及杂色等。抗寒、抗旱、耐盐碱、耐半阴、抗污染、抗病虫害、耐瘠薄、耐粗放管理,具有一次栽植多年开花的优点。萌发早,绿色期长,花期长,具有很长的观赏期。
二、用途
地被菊覆盖度高,美化成效好,适合自然栽培于缓坡地,出现大色块,组成精美的图案。
地被菊适应性强,管理粗放,适合在公路、广场、街道、公园风景区、居住区、厂矿区做整形及自然地被等用,充分发挥宏观群体之美。地被菊观赏价值高,装饰性强,深受人们的喜爱,因而广泛用来布置花境、花坛,装点庭院和美化居室。例如:许多具有低矮、匍匐茎,分枝多、冠幅大的植株可栽植于花盆、花钵等器皿中,美化环境,点缀庭院;茎干高挺,重瓣性强的品系可作为瓶插材料,美化居室;有些品系可作盆景、吊篮等用。地被菊较耐荫,镶嵌性好,所以适合在林下或林缘作自然式的栽培,也可栽培于草坪中,产生嵌花草坪。
地被菊抗寒性强,花期长。所以特别适合在北方地区的城市绿化中广泛利用。有些地被菊品类具有一定的药用和饮用价值。如我们熟知的杭白菊、杭黄菊等均是不错的茶用菊花,而地被菊中的乳荷、银杯、玉人面等在营养物质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与杭白菊、杭黄菊相似,甚至在某一方面要强于杭白菊、杭黄菊。
三、种植管理
1、养殖
地被菊的养殖包括有性养殖和养份养殖两种。有性养殖即播种养殖,这类措施成本低,养殖系数大,可获得大量变种种,但后代性状良莠不齐。营养物质养殖包括分株、扦插、嫁接、压条等措施。为了坚持地被菊的优异特点,通常采用扦插措施养殖。乌兰浩特地区曾做过地被菊的顶蕾嫩枝扦插试验,获得成功。这类养殖对策可在任何月份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开花的地被菊幼芽。
2、定值
定值地点:应选择在通风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之处。
幼芽定值:用20%多菌灵400倍液匀称喷洒,进行土壤消毒。订植时根系要紧锁,成长点不能埋入土内,根系周围用土压实。栽后浇透水,坚持通风,准时锄草,温度抑制在15摄氏度一25摄氏度之间。
露地定值:5月中下旬移栽到大田,株行距为20厘米X35厘米,栽植深度为将基部1—2片叶节埋入土中为宜,根部用土压实,苗要栽正,之后浇透水。成长前期,要多次松土锄草,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为避免雨季积水,当植株长到20—30厘米高时,可结合施肥进行盖土。
3、摘除残花,修剪病枝
地被菊成长时期,要准时摘除残花,修剪成长过密和病枯枝,以保证健壮枝的营养物质供应和坚持株型良好。
4、施肥
地被菊喜肥,定值前施足基肥,一般选用腐熟的畜粪、饼肥及少量的骨粉、过磷酸钙等混在一起应用。地被菊成长初期应追施尿素、饼肥等。进入花芽分化阶段和孕蕾时期,应增施磷钾复合肥,喷施02%一O5%磷酸二氢钾和0.1%尿素溶液,每周一次。
5、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地被菊的重要病害是叶斑病和病毒病。发现植株发病后要准时摘除发病叶片,剪掉病枝,清除病株并销毁。发病初期可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间断3—4次即可。在发病前喷50%甲基托布津10O0倍液或50%多茵灵500倍液,均有良好的防效。
地被菊的重要虫害有蚜虫和蛴螬。地被菊产生虫害可采用化学药剂灭杀,如喷施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