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茎茴香又名结球茴香,为伞形花科茴香属茴香种的一个变异,原产意大利南部,重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及西亚,在我国属于引进栽培。茴香由叶鞘基部层层抱合产生扁球形的脆嫩“球茎”,可用于炒食和凉拌,嫩叶用于做馅、调味以及拼盘装饰。茴香茎叶含有特殊的香辛味,可增进食欲,具有温肝胃、暖胃气、散寒结的保健功能,并含有充沛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近几年在我县川水乡镇少量栽培,用于宾馆、饭店和节日装箱礼品菜,颇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一、球茎茴香的特性性状
球茎茴香,为浅根系蔬菜,须根较多,比叶用茴香的根稍深,根群分布在距地面7~10厘米土壤中,横向分布范围仅20厘米左右,吸取面积小;茎短缩为“球茎”,高和宽为10厘米左右,厚6厘米左右;叶子2~4回羽状深裂,裂片丝状、光滑;复伞形花序,花金黄色。双悬果,长椭圆形,灰白色,种子千粒重3克左右。球茎茴香的适应性强,既耐寒又耐热,成长快,抽薹晚,产量高,每亩可产8000千克,生育期50天左右。阳光温室秋冬天种植对温度、光照要求不严格,是农村棚室种植的首选经济作物,具有风险小、收益高等特性。
二、球茎茴香的种类及品系选择
1.扁球形类型:叶色绿,植株成长旺盛,叶鞘基部膨大呈扁球形,淡绿色,外层叶鞘较直立,左右两侧短缩茎显著,外部叶鞘不贴地表,球茎偏小,单球质量300~500克。前期从荷兰和意大利引进的两个品类均属此类类型,抗病性较强,早熟,适宜密植。棚室、露地均可栽培。
2.圆球形类型:株高、叶色与扁球形差异不大。“球茎”紧实,颜色偏白,外形似拳头,叶鞘短缩显著,抱合极紧,不仅向左右两侧膨大,而且前后也显著膨大,外侧叶鞘贴近地表,遇低温易产生菌核病。球较大,单球质量500~1000克,适宜在棚室栽培,密度不宜过大。由法国引进的楷模F1属于这类类型。 品系选择:阳光温室栽培球茎茴香应选择球茎外形美观、耐低温、耐弱光的品系,如荷兰的部分中早熟品系。
三、播种育苗及定值
1.播前预备:应选择地表崎岖、地势较高、排灌良好的地方做畦。每亩施入腐熟、过筛的有机肥3000kg、三元复合肥30kg,并与底土充分拌匀。畦面整平后利用脚踩一遍,然后浇透底水,水渗后再撒一层过筛细土。一般每亩地育苗需苗床面积25~30平方米,种子100克左右。
2.播种:阳光温室秋冬茬种植利用于7月中旬播种,播种前一天用凉水浸种,然后摆放于较阴凉的地方催芽,5~6天芽出齐后匀称地撒在苗床上,覆盖1厘米厚的过筛细土,上盖遮阳网防晒。
3.苗期管理:播种后一周即可出齐苗,出苗后浇小水一次,以利缓苗,撤掉遮阳网,再覆盖一层约0.5厘米厚的薄土。发生1~2片真叶时进行减苗,苗期仍需用遮阳网覆盖以防高温,同时应堤防避免雨水冲刷。形成3~4片真叶时按6厘米见方进行第二次减苗,小心降温通风。应用穴盘育苗可免去减苗,节约种子,一次性培育出健康壮苗,而且订植后不缓苗、成长快。
4.订植:订植前一天对苗床浇一次透水,以利次日挖苗,挖苗时.要带土坨,少伤根。8月中旬定值,定值前结合翻地每亩施入腐熟圈肥1000kg,订植在晴天下午或阴天进行。因茴香根系不发达,干旱地做平畦,浅翻15~20厘米,耙平做畦;多雨水地做深沟高畦,畦宽1米左右,撒播时,先从畦面取出两厘米厚的表土堆放在畦的两端,耧平后匀称撒播,然后用取出的表土匀称覆盖。如果土壤干旱播种前要浇水造墒,渗水后播种,播种后一定要镇压保商。一般每亩定值密度为5000~6000株,株行距为25×50厘米,栽苗后准时浇水以利缓苗。温室栽培不宜过密,否则容易发生球茎腐烂。
四、田间管理
1.茴香播种后7~10天即可出苗,茴香小苗成长缓慢,应准时拔草避免草荒。
2.茴香出苗前后适温20摄氏度~28摄氏度,夜间10摄氏度~15摄氏度,出苗后降至白天15摄氏度~20摄氏度,夜间10摄氏度左右,最低坚持4摄氏度~5摄氏度。低于此温易受冻害,超过25摄氏度成长不良。应增加通风,降至15摄氏度以下时停止通风。
3.浇完订植水后需再浇水1~2次,浇水要视成长状况而定。球茎开始膨大前要恰当控水,球茎开始膨大后要多浇水,以促使球茎成长膨大。
4.订植后墩苗7~10天,待苗高30厘米左右(7~8叶)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亩施生物复合肥10千克。球茎开始膨大时进行第二次追肥,用量比第一次加强30%。球茎快速膨大期进行第三次追肥,用量同第一次,每次随水冲施。
五、采收
当球茎茴香成长到250克以上时便能够采收,球茎茴香上市时间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解,恰当下降阳光温室的温度可使球茎茴香上市时间延后15~30天。球茎茴香采收后要求将根盘切净,除去黄叶,球茎上部留长5厘米左右叶柄,其余一些所有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