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拉丁学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2002年春节,济南某超市人工栽培蒲公英每5公斤售价80元,蒲公英将成为餐桌上的新时尚。
1.怎样从野生蒲公英中获得种子?
蒲公英是多年生宿根性植物,二年生植株就能开花结籽,初夏为开花结籽期,每株开花数随成长年限而增多,有的单株开花数达10个以上,开花后13-15天种子即成熟。花盘外壳由绿变成黄绿,种子由乳白色变褐色时即可采收,切不要等花盘开裂时再采收,否则种子易飞散失落损失较大。一般每个头状花序种子数都在100粒以上。大叶型蒲公英种子千粒重为2克左右,小叶型蒲公英种子粒重为0.8-1.2克左右。
采种时可将蒲公英的花盘摘下,放在室内存放后熟一天,待花盆所有散开,再阴干1-2天至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尖端的绒毛,然后晒干种子。在蒲公英野生资源充盈的地方,也可挖根种植。通常10月份,挖根后集中种植于棚室中,株行距8厘米×3厘米,栽后浇足水,至次年2月即可萌芽,这时再施一次有机肥,可采叶上市。
2.蒲公英种子怎样发芽?怎样播种?
成熟的蒲公英种子没有休眠期,当气温在15度以上时即可将种子播在湿润土壤中。通过90个小时左右即可发芽。种子土壤温度15度左右时发芽较快,在25-30度以上时,发芽慢,所以从初春到盛夏都可进行播种。
按照试验结果得知:5月末采收种子后立刻播种,从播种至出苗需10-20天;延至夏天7-8月份播种,则从播种到出苗需15天,播种量一般每平方米3克左右,可葆苗700-1000株。
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畦宽80-90厘米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2厘米,沟宽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盖土,土厚0.3-0.5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最好进行地膜覆盖,夏播雨水充沛,可不覆盖。
3.蒲公英怎样进行肥水管理?
蒲公英抗病、抗旱、抗虫能力很大,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治疗,田间管理的重点重要是肥和水。蒲公英尽管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栽培蒲公英时,每亩还须施17-20千克硝铵作底肥。播种后,也要始终保坚持土壤有恰当的水分。在成长季节,要追肥1-2次。播种当年一般不采叶,以促使其繁茂成长,使下年早春植株新芽粗壮,抽生品质好、产量高的嫩叶。
4.蒲公英如何进行早熟种植?
早春表土5厘米深处地温达1-2度时,上年栽培的蒲公英就开始萌发长出新芽。一般清明节前新芽露出地表,此时在土里的“白芽”一些长度已有3-4厘米所以野生的蒲公英一般在4月20日前后即可上市,这时市场上很少有新鲜叶菜蔬菜,很受消费者欢迎。
人工温棚种植的蒲公英,由于生育环境条件改善,因此上市期比野生的提早,这样,对蔬菜市场供应更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