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又名黄姜、毛姜黄,为姜科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姜黄的根茎。由根茎(姜黄)侧根末端膨大出现的块根称“郁金”(或“温郁金”、“黄丝郁金”)。块根药用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利胆退黄、止痛等功效;根茎用于治疗血瘀经闭、胸腹肿块、腹痛、跌打伤害等症。姜黄生产于南方各省。
姜黄为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米左右。根茎粗壮,上面生有很多侧根,末端膨大生长卵状纺锤形的块根(即郁金)。
野生姜黄多分布在丘陵地区的山坡、田埂、溪旁、林边及山谷湿润向阳处。喜气候湿润、日光充盈、雨量充盈且分布较匀称的环境。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中成长良好。怕积水、忌连做。
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姜黄是一种块根植物,宜选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耕作层深25厘米左右)、肥沃、上层土质疏松,底土层较坚实且透性较好的砂质壤土田,或丘陵土层肥沃、疏松湿润的平缓地栽培。冬天深翻土25厘米左右,让土壤过冬充分风化,消灭土中病虫害和促使土壤中营养物质的释放,种前再犁耙一次,使土层松碎,地表平整。起畦高25厘米、宽120厘米。每亩施厩肥堆肥、草木灰混在一起肥料3000~4000kg作底肥。
二、养殖办法。在南方多数用根茎作养殖材料,在姜黄收获时,选择无病虫害、个头中等、完整无损的姜黄留种。
三、栽种。一般在3月下旬,栽种措施多采用穴栽,穴深6~8厘米,行距33~40厘米,穴距27~33厘米,行与行间的穴窝交错布列,下种前在每个穴的肥料上盖上一层薄土,每穴放种2~3个,芽向上,盖土厚3~5厘米,畦面盖一层稻草以呵护土壤疏松湿润,有利于出苗成长。种时若土层干燥,下种后要淋水,每亩用种量约60~120千克。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锄草栽培时若畦面不盖草,不出齐苗后要进行第一次中耕锄草,早先看杂草的成长状况及板结程度进行多次畦面盖草。当草腐烂后,若土壤板结及滋生杂草时.要进行多次中耕锄草。7月份早先,植株基本封行,中耕锄草能够停止,中耕时宜浅,避免伤根。
2、施肥姜黄是一种喜肥植物,且成长期不长,需追施丰富的速效肥料,才能提升产量,但应恰当抑制氮肥用量,否则茎疯长,块根不多,头次追施肥料宜在整齐出苗后(4~5月)结合第一、二次中耕锄草重施氮肥,适施磷肥。每亩可施腐熟人畜粪水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从而促使植株地上茎叶的成长以及新根茎的产生。到6月份植株根茎上大量结苓并新根长出时,每亩又追施1500~2000千克的半腐熟堆肥,腐熟厩肥和钙镁磷肥,并结合盖土。最后一次追肥于7~8月,宜施一次磷钾肥,每亩施厩肥、草木灰及磷酸二氢钾(每亩20kg)等混在一起肥2000千克。
3、排灌在天气干旱、土层干燥时进行灌溉和淋水,雨季则要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地里积水,以免导致根茎或块根腐烂。
病虫害防治和治疗
一、根腐病多形成在6~7月或12月至次年1月。发病初期侧根呈水渍状,后黑褐腐烂,并向上蔓延引起地上一些,茎叶发黄,最后全株萎死。防治和治疗措施:(1)雨季小心增加田间排水,坚持地下无积水;(2)将病株挖起烧毁,病穴撒上生石灰粉消毒;(3)植株在11~12月自然枯萎时准时采挖,避免块根腐烂酿成损失;(4)发病期灌浇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二、地老虎、蛴螬于小苗期咬食植物须根,使块根不能发生,减低产量。防治和治疗办法:(1)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2kg,拌细土15千克,撒于植株周围,结合中耕,使毒土混入土内;或每亩用90%晶体敌百虫100克与炒香的菜粒饼5kg做成毒饵,撒在田间诱杀;(2)清晨人工捕捉幼虫。
采收加工
一、采收。冬至后,当植株茎叶逐渐枯萎,块根已成长充实,即可采收,一向到立春前后还可收挖。采挖不宜过早,过早块根不充实,干燥率低,影响产量,但也不可迟延到雨水季节,因到雨水季节时,块根水分加强,干燥时易起泡,下降产品质量,同时也不易晾晒,采收从畦边挖深约25~30厘米,依次将一株一株的姜黄根茎和块根挖起分别运放。
二、加工。将挖起的根茎和块根除去侧根和须根,洗净泥土,将姜黄放入锅内煮熟透心,一般用水煮沸约10~15分钟,用手指捏块根不出水、无响声即可,取出摊放于干净灰沙或水泥晒场上曝晒至干透(也可烘干)。若遇阴雨天,应晾在通风处,如数量大而又有腐烂征象时,可用火烤,防止损失。此外若发现块根发粘出水,发霉时,也可用草木灰混拌,每100kg块根加10千克草木灰,块根晒干后即成为商品郁金,一般亩产干品300~400千克;根茎晒干后,除去外皮,除净根的残基后即成商品姜黄,亩产干品400~600kg。经加工后的姜黄装入袋内放干燥处,小心做好防虫、霉变工作。
郁金以足干,成个,肥壮结实,直径有8毫米以上,无须根,无虫霉者为质优;姜黄以成个饱满,个头匀称,表面光滑、无虫霉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