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科(学名:Palmae)又称槟榔科,棕榈目只有这一科,目前已知有202属,大约2,800余种。该科植物比一般均是单干直立,不分枝,叶大,集中在树干顶部,多为掌状分裂或羽状复叶的大叶,一般为乔木,也有少数是灌木或藤本植物,花小,通常为淡黄绿色。是单子叶植物中唯一具有乔木习性,有宽阔的叶子和发达的维管束的植物类群。在中国重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大约有22属60余种。从美洲引进的王棕和澳大利亚引进的假槟榔均是南方常见的行道树和庭院种植树。
棕榈植物较耐瘠薄,且有更大的抗风性,相当一一些种类还具有更强的耐盐性,即使将其直接栽培于海边。
一、形态特点
1、根系:棕榈科植物的根系较为独特。细苗的初生根很快死亡,继而由茎部特定的发根区长出须根,且一长出来就是最大的粗度,不会随年龄增大作次生成长。这些根一般有3次分枝,第三次长出来的根是最细小的,用来汲取水分。
2、茎干:形态直立或攀援,表面平滑或粗糙,常覆以残存的老叶柄的基部或为老叶脱落下的痕迹。棕榈植物的茎皆为原生组织,即只有散生的管状维管束,没有产生层,即没有年轮。茎干的成长程序也不别于其他植物,先完全扩展干部的粗度,然后才进行增高成长,一旦进入增高成长,茎干的粗度便不会再增大。每一枝茎只有一个成长点,全部叶子都从这里长出来,这个成长点称为顶芽。大多数数棕榈植物的顶芽没有再生能力,亦不能自我修补伤口,因此一旦顶芽受损就无法补救。
3、叶子:直立性棕榈植物的叶子多聚生茎顶,出现独特的树冠,一般每长出一片新叶,就会有一片老叶自然脱落或枯干。
4、花与花序:花序成长方式有两种类型,一是从节间长出花序开花,并随着节间和增长而向上成长,另一种是由上向下开花,在顶芽上萌发花芽,这样没有了顶芽,植株就不会长高。
5、果实与种子:棕榈植物的果实与种子的大小依种类区别而有较大的不一样。核果类种子,一般较大且有坚厚的种壳,如椰子。基部有三孔,其中的一孔与胚相对,萌发时胚根由此穿出,其余两孔也坚实。
二、生态习性
1、光照:大多数数物种要求有丰富的光照(如华盛顿棕榈、加拿利椰子、箬棕等),在缺少光照的荫蔽环境里,会使幼龄植物茎叶疯长;但也有耐阴的物种(如棕竹、省藤等)和半耐阴的物种(如散尾葵、竹节椰子等)。耐阴和半耐阴的物种均具较强的耐阴能力,在半阴的散射光下成长良好,且忌强光直射,新苗期体现尤为突出。
2、温度:绝大多数数的棕榈植物原产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正常成长温度是22—30摄氏度,低于15度则进入休眠状态,而高于35度也不利于其成长。但有较少的品类适应性强,如棕榈可耐~15摄氏度低温,欧洲矮棕耐寒力十分强。如低温未伤及茎尖,可修剪掉受伤的叶子结合翌春肥水管理使之恢复;如根际受伤或茎顶腐烂则生存的可能性极小,茎顶受伤尤为严重。越冬前应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增强光照,加强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提升抗寒能力。长时间的高温会使个别耐阴性较强的棕榈植物叶子萎蔫或灼焦死亡,如散尾葵和棕竹,应结合浇水喷雾减少盛夏时节高温的影响。
3、水分:大一些棕榈植物对相对湿度十分敏感,热带棕榈在相对湿度低的时候会成长不良,而沙漠棕榈植物则遇相对湿度高的环境容易腐烂与死亡。
4、土壤:大多数数棕榈植物喜欢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特别是原产于热带雨林地区的棕榈植物园。如表土为砂质壤土,底土有一层结构疏松的粘土最为梦想。
5、养份:棕榈植物虽较耐瘠薄,但所汲取的营养物质成分只有达到平衡时才能使其健康成长。棕榈植物缺氮,极易产生植株成长缓慢,叶色变黄,叶子变小,甚至畸形;缺磷植株成长矮小,叶色变为橄榄绿或带青色,有时甚至是黄色,植株失去光泽,且根系不发达;缺钾最早体现为下部叶子边缘坏死,或叶面发生坏死斑点或斑块,后逐渐向上部叶子扩大,变得越来越严重,缺钾多见于砂地,尤其是春夏两季雨水较多的地方。因此,只有氮磷钾平衡供应,合理施用,植株才能健康地成长。
三、栽培移栽,栽培棕榈植物的场地,土质若不佳,可用山泥或垃圾土或有机肥拌土垫底改良。棕榈植物的栽培宜在春天气温18摄氏度以上时进行,此后温度渐升,水分蒸发较小,有利于植株复壮成长。秋天栽培要预留2个月以上的持续成长时间,才能进入冷冬天保暖,否则最终仍容易引起死亡。冬天忌移苗,移后若遇低温,茎干需用草袋或塑料薄膜包扎保温,使之顺利越冬,否则遇寒害生育受阻,恢复较困难,尤其是单干物种,如大王椰子、红棕榈、假槟榔等,移植时.要特别小心呵护茎成长点,不可折断或受到损伤。
夏天虽不是栽培与移植棕榈植物的最佳期间,但若苗木壮实,植后增加水管,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棕榈科植物栽培或移栽时,尤其是大棵苗木栽培或移栽时,为减少植物蒸藤,提升成活率,要剪去个别叶子,仅留3—5叶,甚至仅留1—2片心叶,其余均要剪去。但这样要恢复到完整树冠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要2—3年。若要很快起到绿化布置的成效,可不剪叶,但要在栽后采取补液办法,或用稻草包裹树干或搭棚遮荫等,且每天早、中、晚都要喷水。或提前3—6个月断根,即沿干基周围挖成环形沟,干基附有大土球,断根后经常给干基浇水,促进新根萌发与断根成长分枝。
起苗时土球高度要比直径大,成圆柱形,移栽时.要带土球,且土球要完好无损,树穴要深挖以防损害下胚轴入土较深的种类的根部。此法也可有用地减缓或克服大棵树木移栽常产生的成长停滞征象,提升绿化成效。定值时通常土球面要比栽培的低;但若栽培地的地下水位较高,栽培时其土球面则要比栽培穴高些,以避免基部积水多而烂根。茎干较高的植株还需用竹子固定,避免风吹酿成根部松动,影响成活。
四、盆栽手法,有些棕榈植物长有肉质的白色粗根,沿着盆土的外缘盘绕成长,时而从器具的排水孔中穿出。较细的营养物质根也能在培养土表面伸展。细根无须照料,但切不可损坏粗根。尽管根部受到一点损害并不会引起整株死亡,但是成长可能会停止,或者会有好几个星期成长将非常缓慢。
五、水肥管理,棕榈植物在幼株时或刚移栽未成活之前需要较细心的管理与照顾,成熟后可逐渐转为粗放管理。一般在苗木移栽时应淋足定根水,在苗木成长发育过程中应经常 坚持场地土壤湿润,干旱时每天淋水一次。浇水量因物种区别而异。施肥,除订植时.要下足底肥外,幼苗每隔1—2个月追施一次有机肥或复合肥。大苗常在苗木移植成活后,于成长季内(5~10月)每季度追施一次,各种有机肥或复合肥均可,仲秋气温下降时,少施氮肥。温度低于15摄氏度,应停止施肥,以免使成长的新叶遇低温受寒害。
六、防寒防冻,暂时不要去除仍有一定绿色组织的叶子,最好能将冻死的叶子也暂时保留下来,直到低温气候结束。
七、另外,若光照经常不足,植物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并逐渐衰萎。尤其是丛生种,侧芽的分蘖需要光芒丰富,即萌发侧芽的季节性要小心透光补光。少数较耐阴的品系,如棕竹、竹节椰子、袖珍椰子、裂叶小巧椰子、鱼尾椰子等,坚持40%~70%的光照最佳,并严禁植株栽培或放置过密,且要准时修除枯叶、发病叶片及下垂叶等,以加强透光性及减少病虫源。
八、病虫害
1、病害:重要有叶斑病、叶枯病、腐烂病。
2、虫害:重要有白蚁、介壳虫、红棕象甲、椰心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