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柏为古老的裸子植物,起源距今约1亿5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宋代宋祁称竹柏“叶与竹类,致理如柏,以状得名,亭亭修直,”是珍贵稀有濒危树种。竹柏叶形神奇,终年苍翠;树干修直,树态秀美,叶茂荫浓,抗病虫害强,为秀美的常绿观赏树木,可在公园、庭园、住宅小区、街道等地段内成片栽植,也可与另外常绿落叶树种混在一起栽种。
1、竹柏生物学特点
竹柏别名糖鸡子、罗汉柴、椰树、山杉、铁甲树等。为罗汉松科竹柏属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50cm;树皮近平滑,红褐色或暗红色,裂成小块薄片;枝条开展,树冠广圆锥形。叶长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状椭圆形,长3.5-9cm,宽1.5-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交互对生或近对生,排成两列,厚革质,无中脉而有多数并列细脉。雄球花穗状,常分枝,单生叶腋,稀成对腋生,基部有数枚苞片,花后苞叶不变为肉种托。种子球形,径1.2-1.5cm,成熟时假种皮暗紫色,有白粉,其上有苞片脱落的痕迹。花期3-4月,种子10月成熟。
2、竹柏生态学特点
2.1温度:竹柏分布于东径105-120之间,北纬21-29之间的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常绿阔叶林中,最适宜的年平均气温在18-26摄氏度;抗寒性弱,极端最低气温为~7摄氏度,否则易遭遇低温为害。
2.2雨量:竹柏在平均下雨量1200-1800mm的地区成长良好,低于800mm下雨量,则成长不良,性喜湿润但无积水的地带。
2.3光照:竹柏属耐荫树种,常散生于我国亚热带东南部丘陵低山的常绿阔叶林中,阴坡比阳坡成长快5-6倍,在日光强烈的阳坡,根颈会出现日灼或枯死的征象。年光照在500-800小时即可,在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
2.4土壤:竹柏对土壤要求严格,在沙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等母岩发育的深厚、疏松、湿润、腐殖质层厚、呈酸性的沙壤土至轻粘土较适宜,喜山地黄壤及棕色森林土壤,尤以沙质壤土成长快速,在贫瘠的土壤上成长极为缓慢,石灰岩地不宜种植,低洼积水地种植亦成长不良。竹柏初成长期缓慢,4-5年后成长逐渐加速,6-10年生树高5m,胸径8-10cm,成长10年左右开始开花结实,15年成长的植株结实株产可达5-15公斤左右,40年可高达500-6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