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鯱大多数采用播种和小球嫁接法来养殖。播种的措施跟「武伦柱」仙人掌差不多:用新鲜的种子来播种,发芽率会较高。全年皆可播种,但冬天温度有时会太低,故于3~10月较合适,约15~25天发芽,再过约30-50天,幼芽已有米粒大小,待4~8月后,即可进行移植。而小球嫁接法,是因金虎成长速度较慢,于是将培育了3个月以上的实生苗,嫁接在成长强健的砧木上,使其能在砧木上迅速成长。待接穗长到一定大小或砧木支撐不了时,即可切下,晾干伤口后,种于盆中。上盆后的实生苗或嫁接小球,应摆放在半遮荫处,忌強光直射,约7-10天后,球体不枯萎,即算存活。
金鯱性喜日光充沛,肥沃且透水性相当好的砂质壤土。當夏天高温的炎热正午,应给予恰当蔽荫,以防球体被強光烧伤,发生斑点;而早上和傍晚时,可将它置于日光下,防止因过度遮荫,使球体变长,下降了观赏价值,也可促使花芽分化;而冬天低温时,需恰当保温来越冬,以免因温度太低,冻伤球体,而出现黄斑。
夏天是成长的季节,水分需求加强,虽说金鯱耐旱,但盆土干燥时也要浇水,时间最好是在清晨和傍晚,切忌在炎熱的晌午浇水,此时土壤温度较高,易因土壤的蒸散作用,而使根部烧伤。浇水时尽量不要浇到顶部,以免因水珠的聚焦作用而烧伤,台风或梅雨季时,須堤防水分的管理,已避免因雨淋太久,积水后腐烂。而冬天低温时,因减少浇水,抑制水量,防止因低温而冻伤。成长期內,可施用好康多观叶植物公用配方,来当底肥,而2星期左右,施用1次花宝2号或花宝东西洋兰液来当追肥,促使花芽分化,加强开花时的肥力。
金鯱每年应进行一次换盆和整理,让球体能长的更强;可于春天(约3月中旬后)将球体从盆中取出,剪除老根,此时需堤防,勿伤主根。修剪好后,放于通风荫晾干4-5天,使伤口阴干,选用粗砂(或珍珠石加蛭石)、有极大补贴培养土,依1:1的比例,再加入少量的煤灰或草木灰、动物骨粉来匀称混在一起,要小心排水需良好,充分浇水后,即可置于光芒丰富处。
金鯱生性强健,抗病力强,但夏天过于湿热或因通风不良等要素,易受紅蜘蛛、介殼蟲、粉虱等虫为害,应增加防治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