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又名香椿芽、香桩头、大红椿树、椿天等,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根有二层皮,又称椿白皮,原产于中国,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为楝科。落叶乔木,雌雄异株,叶呈偶数羽状复叶,圆锥花序,两性斑白色,果实是椭圆形蒴果,翅状种子,种子能够繁育。树体高大,除供椿芽食用外,也是园林绿化的优选树种。古代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朝就遍布大江南北。椿芽营养物质充盈,并具有食疗作用,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
香椿芽的科学采摘技术
(一)掌握香椿芽最佳期间,适期采收第一茬香椿芽一株成长健壮的香椿树长到1.5m以上,春天发芽长到15~20cm左右即可采摘,采摘时,把顶芽所有掰下,这就是人们爱吃的头茬芽。如果采摘过早,下降产量,香味不够浓。采收过晚,会使香椿芽下部成半本质化,味道口感不佳。
(二)掌握好二茬香椿芽的采收期,培养好成长点,为第二年增产打下基础第一茬采收后,通过1个月左右的成长,第二茬香椿长到15~20cm即可采摘。采摘二茬香椿关键是要留好成长点,椿农把采摘二茬芽俗称“打落树”。措施是:先把香椿树干上的不定芽所有抹去。按照空间大小,树势强弱,适度留侧芽。旺树多留,弱树少留,一般留2~3个侧芽,这样第一年由一个主干到2~3个侧枝,第二年成为4~6个侧枝,第三年就成为一个较大树冠,产量和效益非常可观。
通过5~7年的成长,树体逐年增高,给管理和采摘带来不便,因此,可在春天采摘第一茬后,从树干基部平茬,通过一年的成长管理,来年春又能采到第一茬香浓可口的香椿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