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p),属杜鹃花目,杜鹃花科常绿灌木,最早在荷兰、比利时育成,是中国杜鹃与欧洲杜鹃通过反复杂交选育而成的,其中以春鹃为多。因最初在比利时繁育推广最多,故又名“比利时杜鹃”,杜鹃花株形矮壮,花形、花色变化大,色彩充溢,是杜鹃花中最美的一类。也是世界盆栽花卉生产的重要种类之一。在欧美的花店、超市和家庭中到处可见比利时杜鹃,种植十分普遍。
西洋杜鹃常见的养护问题和解决办法
1、花后植株易枯死
解决关键:空气湿度要适中。
西洋杜鹃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严格。温室棚室中莳养的西洋杜鹃,只要保证温室地表不积水,在正常的状况下,其空气湿度完全能够适合杜鹃成长。需要指出的是在装有空调的房间里,空气湿度远远小于杜鹃花的生理需求。因此,会发生叶色枯黄,花后大一些植株枯死的征象。这正是西洋杜鹃莳养困难的症结所在。只要莳养时每天都向杜鹃花的叶面喷洒清水以提升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植株两侧成长不均衡
解决关键:日常浇水施肥要匀称。
由于西洋杜鹃的培养土必需是疏松透气的基质,实际莳养中采用的大多数是松叶土,其透水性相当强,在浇水过程中水会径直下渗,个别营养也会随水流失。而我们往往习惯于从方便操作的一侧浇水,培养土便始终处在一侧干一侧湿、一侧肥一侧贫的情况。久而久之会酿成植株的毛细根系一侧发达一侧萎缩,从而使植株外观体现为两侧成长不均衡。所以,西洋杜鹃浇水施肥时一定要从花盆的四周入手,操作匀称。
3、植株零星开花,花期不一致
解决关键:适期集中打头。
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花卉在节假日等用花高峰期开放才能赢得最大利润,因此,西洋杜鹃的集中、定时开放至关主要。打头是调解花期的主要手段,经验证明,西洋杜鹃在春节时期达到盛花期应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进行一次集中打头,在打头过程中植株的各个枝端必需彻底,去掉长度以保证整株株型整齐为宜。在莳养西洋杜鹃的整个过程中,这个步骤极为关键,不容忽视。
4、植株发生“小叶病”
解决关键:防治和治疗螨虫。
西洋杜鹃本身抗性较强,但在操作不妥的状况下也有病虫害出现,除常见的褐斑病、缺铁症外,还有一种常见症状,它一般最先产生的位置在植株的新梢,叶呈簇状,不紧锁且叶色偏黄,与果树的小叶病症状极为相似,因此习惯称它为杜鹃“小叶病”。
大多数数花农也自然而然地认为西洋杜鹃的“小叶病”也是缺锌导致的生理病害,用尽各种办法给杜鹃植株补锌但成效不好。事实上西洋杜鹃的这类病症是由螨虫导致的,我们在植株进温室或购买时剔除病株,芽绽期可喷布1至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用40%氧化乐果5至10倍液涂干进行预防。一旦发病,选择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至600倍液能达到很梦想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