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别名:芦橘、金丸、芦枝,拉丁文名: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原产中国东南部,因叶片形状似琵琶乐器而名,其花可入药。树高3-5米,叶片大而长,厚而有茸毛,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别名又叫芦橘、芦枝、金丸、炎果、焦子。枇杷与大个别果树区别,在秋季或初冬开花,果子在春季至初夏成熟,比另外水果都早,因此被称是“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枇杷的花为白色或淡黄色,有五块花瓣,直径约2厘米,以五至十朵成一束,能够作为蜜源作物。
枇杷的疏花疏果工作包括疏穗、疏蕾、疏果等,下面作分别介绍。
一、疏穗枇杷的花芽出现比较容易,在正常状况下,占花枝总枝量的80%以上。在1株枇杷树上,花枝与养分枝应坚持一定的比例,才有利于稳花、稳果。如果花枝过量,营养物质枝过少,就会因养分枝制造的营养物质不能满意开花结果的需要,引起大量的落花落果。在满树花的状况下,这类征象特别严重,甚至整穗花所有脱落,酿成树体衰弱,产生大小年结果征象。为坚持正常花果发育,必需疏除多余花穗。枇杷花期很长,全树开花需3个多月,枇杷同一花穗整个开花过程约需半个月至两个月时间。疏穗时间在花穗用肉眼即能区分主轴、支轴,花蕾正处在成长发育期为最好,即在花穗刚抽出,小花梗尚未分离时为最佳时间,这时疏穗能节省营养物质。疏花穗时,一般宜疏去长结果母枝上的花穗,选留顶生的短结果母枝的花穗,因为这类花穗开花早、果大、早熟、品质好。但有冻害的地区,可选留一些开花迟的长结果母枝上的花穗。为了发展树冠,对幼龄树树冠外围枝上的花穗多采取疏除的措施。为了使树冠内膛旺,要摘除内膛枝上的花穗。树势弱的树也要疏除多余花穗。花穗疏除的程度按照品系、树势、树龄和环境条件决意。树势较弱的或分枝较多的品系宜多疏,反之则少疏;树冠顶部多疏,中部少疏,以新发枝梢总数60%~ 70%带有花穗为度,即在10个枝梢中,有6~7个枝梢为有花穗的结果枝,其他均为成长枝。日本果农肯定枇杷疏花程度,以1株树的50%~60%枝梢上有花穗为宜,花穗过量,座果率不高,反而消耗大量营养物质。
二、疏蕾疏蕾后,疏果工作量随着减少,果实提早成熟3~5天,同时可减少营养物质损耗,果实相应增大。疏蕾的对策,一是只疏花穗的中上部,留基部2~4个支轴。二是疏除顶部和基部支轴,留中部3~4个支轴。三是疏除上部支轴,基部留3~4个支轴,并摘去留下的支轴的先端,每穗留30~40朵花蕾。各地要按照详细气候、品类状况决意疏蕾期间。通常以小花梗开始分离时进行疏蕾为最好。没有冻害地区,疏蕾时宜选留早开的花,能够获得品质佳、着色好的优质大果。有冻害的地方宜选留开花迟的花,并且要多留一一些花蕾。差别地区的疏蕾量有所不一样。在没有冻害地区,对大果型品系如大五星、解放钟可采取重疏,即每穗只留基部1~2个支轴。这样省工省时,便于套袋操作。在冻害较轻地区,可采取中疏,即每穗留2~4个支轴。在有冻害地区和小果型品系,要采取轻疏,每穗留4~5个支轴,以保证每穗有4~6个果实成熟。
三、疏果疏果后可促使果实膨大,使着色匀称及成熟度尽量一致,提升商品价值。在没有冻害时愈早疏除愈好。有冻害的地区在冻害出现后进行。疏果时,先疏除病虫果、畸形果和冻伤果,然后再疏除小果和过量、过密果。受冻的幼果早期不易差别,要认真观察,一般受冻幼果茸毛萎蔫或有脱落,果皮变黄绿色;未受冻的幼果茸毛挺拔、鲜明,果皮淡青绿色,外观鲜嫩。受冻幼果因种胚冻死,果实一般不能正常扩展,应及早摘除。在详细疏果量的掌握上,一般叶子多的强枝、强穗多留,弱枝少留或不留;树冠下部、内膛和壮旺枝多留,反之则少留;有冻害的地方或年份可恰当多留。总的说来,大果型品系每穗留1~3个果,中果型品系每穗可留2~4个果,小果型品类每穗可留4~6个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