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读者来信问:4年前购进2盆经嫁接的紫玉兰,以前成长尚可,从客岁开始在花窖内过冬形成黄叶,早先逐渐扩展为半个叶子枯焦并脱落。今年5月份出窖后新抽叶时间不长就变为了半枯干状,7月至8月份更为严重,原以为是菌类酿成,但用药后失效。请问这是什么 因素酿成?应采取什么抢救办法?
答:你的紫玉兰叶子产生干枯脱落征象,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 因素:一是入窖时间过早,窖内温度偏高,通风不良,引起越冬时期抽叶,且新叶成长不良而半枯。二是出窖时未先行适应性锻炼,使其不能一下面子适应窖外的环境,引起新叶脱落。三是越夏环境温度太高,光照过强,通风条件欠佳。四是盆土长时间未进行翻盆换土,使肉质营养物质须根尖端抵在盆壁上,引起高温干燥时根先端的灼伤,从而导致叶子半枯;其它,养份不良,导致叶子发黄;土壤板结、水分过量,导致烂根枯叶;浇灌用水酸度不够,含盐量偏高,均会导致叶子泛黄、叶子半枯。
应采取的办法如下:一是冬天入窖前,将全部枯叶、老叶摘去烧毁,减少产生叶斑病的可能。二是入窖时间应待气温降至0摄氏度早先,下降越冬时期的窖内温度,以维持盆土不结冰即可,最好在盆株出窖时不抽发新叶。也可考虑将其连盆一并埋入背风向阳的苗床中,地上一些用稻草或薄膜包裹好,它至少能耐-12摄氏度的低温,小心不要让根部结冰。三是6月至8月份,可将盆栽植株移放至能避开太阳西晒的凉爽通风处,并经常给植株和四周环境喷水,为其创造一个凉爽温润的半阴环境。四是春天出房时给予翻盆换土,换用一个比原盆体量稍大的花盆,剪去坏死的根系,削去1/3板结的宿土,重新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培养土栽种好。五是成长季节小心经常进行松土、施肥,并在浇灌用水中加入0.1%的硫酸亚铁粉末,这样可促成植株成长旺盛,防止发生生理性黄化,并为来年的开好花、多开花打好养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