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学名:Diospyros kaki Thunb.),是柿科柿属落叶大乔木。通常高达10~14米以上,胸高直径达65厘米;树皮深灰色至灰黑色,或者黄灰褐色至褐色;树冠球形或长圆球形。枝开展,带绿色至褐色,无毛,散生纵裂的长圆形或狭长圆形皮孔;嫩枝初时有棱,有棕色柔毛或绒毛或无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叶柄长8~20毫米。花雌雄异株,花序腋生,为聚伞花序;花梗长约3毫米。果形有球形、扁球形等;种子褐色,椭圆状,侧扁;果柄粗壮,长6~12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东至台湾省,各省、区多有种植。朝鲜、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北非的阿尔及利亚、法国、苏联、美国等有种植。 果实常经脱涩后作水果,通过恰当处理,可贮存数月,一年中都可随时取食。柿子亦可加工制成柿饼。 有些多年不进行管理,放任成长的柿树,树体高大,骨干枝密挤,枝细下垂,病、枯枝多,内膛空虚,结果位置很少,常年产量偏低。
对此类树的修剪原则是:针对差别状况,逐步进行改造。大枝过量的,分年疏除;树体过于高大的,分期落头。以增加下部光照,促发新枝。修剪时可不必强求树形,要因树修剪,随枝作形。对原有中心干的,可改造为疏散分层形;对中心干不显著或长势较弱的,可改造为自然开心形。
放任成长的树,一般主枝都多。改造修剪时,可先疏除过量大枝,但一年内不可疏枝过量,以免伤口过量,影响当年长势和产量。对预备疏除的交叉、重叠大枝,可先进行回缩,早先再逐年进行调解,能够改造为结果枝组的,可逐步改造为结果枝组,不能改造为结果枝组的,早先再行疏除。对先端下垂的大枝,可在弯曲位置回缩,使用背上枝抬高角度,并重新培养枝头。
去除多余的大枝后,内膛可能显无暇部分,但由于改造了光照条件,内膛会萌生个别枝条,可选择部位适宜,长势较旺的,经过摘心等办法,逐步培养为结果枝组。
处理完大枝早先,再处理中型枝。中型枝一般是指着生在中心干或主枝上的多年生枝。修剪时,可选留一定数量的中型枝,按照需要进行短截或口缩;对其余中型枝,在不影响通风透光的前提下能够保留;对过密枝和重叠枝,可恰当疏除;对细长的下垂枝,可恰当回缩。
处理完骨干枝和中型枝早先,外围枝量过量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如果外围枝条仍然过量,可对细长的衰弱枝、下垂枝,恰当进行回缩,抬高角度,增强树势。回缩的轻重程度,可按照树体强弱、枝条长势和花量多少肯定:壮枝轻缩,弱枝垂缩;花少重缩,花多轻缩;对外围的衰弱结果枝,可恰当疏除一一些,以集中养分,促壮树势。
自然更新的老树,外围枝量偏多时,可选择方位适宜,角度开张的健壮枝条,作为延长枝,同时疏除过密枝,以利恢复树势,稳定产量。
放任柿树通过改造修剪,骨架基本发生,主、侧枝配备合理早先,就应使用内膛枝条,包括疯长枝,通过摘心或短截,逐步培养为结果枝组。
培养结果枝组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先放后缩,二是先截后缩。
先放后缩,就是选择长势中庸,长度在50-60厘米左右的枝条,第1年不剪,放任自流分枝,第2年回缩到角度较为开张的分枝处,再短截长枝,疏除弱枝,留下粗短壮枝。这样,通过2-3年的培养,即可成为结果枝组。
先截后缩,就是在当年生新梢长达30-40厘米时,选部位适宜的粗壮枝条进行摘心,或剪去1/4左右,促生二次枝;第2年春天,回缩至分枝处。无分枝者,待促生分枝后,再进行回缩这类办法,也可较快地培养成结果枝组。
在适宜位置萌发有疯长枝时,可经过摘心或短截的方法,促生分枝后,留强去弱,逐步培养为结果枝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