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誉为“花中之王”,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国花”。
牡丹为落叶小灌木,性喜凉惧热,喜燥恶湿,喜光照,稍耐荫。牡丹的花期,在中原地区一般为4月中下旬,在冷凉地区花期推迟,有的延迟至6月份。花后,牡丹的成长发育进入了又一个非常主要的阶段。牡丹花芽分化,从5月中下旬到6月上中旬,从南方到北方,陆续开始,一般持续到10—11月份,详细时间依不一样地区区别品系而异。
夏天,是牡丹成长发育的营养物质积累、花芽分化的关键期间,也是病虫、杂草及旱涝为害的多发期。因此,切实增加牡丹的夏天科学管理,才利于牡丹健壮成长和良好发育,使牡丹翌年花多花大、色艳香郁。
牡丹夏天管理的重要目标是“二护二促”,即护叶、护根,促成长、促花芽分化。其重要技术如下:
一、防治和治疗病虫害
夏天高温高湿,病虫为害较为严重,重要是叶部病害和食性害虫。防治和治疗病虫害,要保持预防为主、防治和治疗结合的原则, 保证叶子有较长的光合作用功能期,提升根系生理运动能力。
详细方法是:
(1)喷施叶面呵护剂。花后约二周,叶面喷施0.5%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以防病菌侵染叶子。一般药效可维持两周左右,间断喷2—3次。每亩用量约100—150千克。
(2)喷杀菌剂。7—8月份,选用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粉锈宁等杀菌剂喷药3—4次,一般7—10天喷一次。
(3)杀虫。可结合喷杀菌剂,在药液中加杀虫剂如菊酯类杀虫剂、氧化乐果等,防治和治疗食性害虫。
二、灌水与排涝
夏天降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故排涝是牡丹夏管的主要办法之一;而有些地区又时常发生旱情,又要准时灌水。排涝的详细方法是:
(1)仔细做好防涝预备工作。进入雨季前,要准时整修田间排水沟渠。地势低洼区,要在牡丹园(圃)四周设置防洪围堰,以避免大雨时外部地表泾流流入。大面积栽植区要备有排水泵,以供急用。
(2)准时排涝。如遇暴雨积水,雨后立刻组织力量,迅速排水。也可经过深中耕或加强中耕次数,加快耕层水分散失。
(3)消除地下板结层,有用排解土壤重力水。有的牡丹观赏园由于基建过程中机械挤压,出现坚实的地下板结层。耕层积水可使牡丹烂根,常导致牡丹“秋发”,重者引起牡丹大面积枯死。可在田间挖较深的排水沟或在株行间打孔,以利排水。排水不良是多雨地区牡丹“退化”的主要 因素之一。
三、科学施肥
丰富的肥水供应,是夏天牡丹良好成长发育的基础。对于缺肥的园(圃),要追施以多元复合肥,氮磷钾比例为2:2:1或2:1:1,每亩施15—20kg,穴施后要准时浇水。有条件的可同时采用根外追肥,如喷0.2—0.5%的磷酸二氢钾、叶面宝、喷施宝或另外微肥。
四、中耕锄草
夏天是杂草滋生的旺季。杂草不仅与牡丹争水争肥,而且草荒使田间过度郁蔽,通风透光能力降低,引起病虫为害加重,光合作用减弱,还会影响花芽分化。中耕既可锄草,又能保商散湿。一般夏天需中耕5—6次。有的地方采用株行间铺干草的办法,控制杂草成长,也能起到保商降温作用。可用于排水良好的牡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