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加工被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白果产业发展的必然出路。但从泰兴、邳州两地白果深加工现状来看,加工规模偏小,技术仍存在不少缺陷。以泰兴为例,全市仅有的四五家白果深加工企业,年消化白果不足3000吨,销售不到一个亿,与当地2万余吨的庞大产量相比,差距悬殊。当地开发的白果晶,时间长了会团成饼;白果酒存在水分易蒸发、难保存等问题,深加工难以“深”下去。
白果产业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白果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立足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做好产业规划引领。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大片的白果林都是当年地方政府鼓励扩种的结果。现在市场供需失衡、出现价格大跌,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帮助农民化解种植风险,防止乱砍乱伐,避免产业剧烈起伏,保护农民利益。
其次,要立足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多种经营。像邳州和山东郯城白果主产区,走以白果苗木为主、深加工为辅的产业之路,发展林下经济、间套种和白果苗木、白果盆景等多种经营,多途径增收,防止吊在卖果一棵树上。
第三,地方政府也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能把凡是种植面积大的,都当成特色经济来发展。在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元红教授看来,特色产品一定是具有别人不可模仿的资源优势或品牌优势,人人都能搞的不能算是特色。
在发展所谓特色经济时,一定要了解市场供需状况,充分预估到产品的市场竞争态势和自身优势,这样方能避免产业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白果产业遭遇的困境,已引起白果主产区地方政府的重视。泰兴和邳州两地已开始从战略高度酝酿白果产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