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也称白果,是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为药、食、材兼用的经济植物。银杏生命力旺盛,树干挺拔,树态优雅,叶形美丽,既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干果树种,又是秀美的园林绿化树种,更是独特的制作盆景的良好材料。银杏盆景以其特有的形韵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成长特征
银杏为雌雄异株的裸子植物,但不论是雌花还是雄花均是小而不显著,没有观赏价值。银杏的种子(不是果实)外观上没有特色,一般在10月底前完全脱落,观赏价值也不大。而且,银杏在北纬24度以南、年平均20摄氏度的地区是不能开花的。所以,银杏盆景应以观叶和造型为主。但银杏是落叶树,冬天落叶,其观赏价值大为下降,也极大地影响银杏盆景的市场价值。避免银杏冬天落叶,是银杏盆景生产的关键。制作秀美的银杏盆景涉及银杏植株的培育、盆景制作和防冬天落叶等技术环节。
播种
银杏一般用种核(白果)作播种材料,但商品白果含水量过高,直接播种容易酿成烂果。银杏种子在播种前需在室内晾干至含水量30%左右再进行播种。通常银杏种子要通过1至2个月的休眠期后才开始萌发,因而银杏的播种育苗有两种方式:一是在秋天直接将晾干的白果播于苗床,第二年春天种子萌发;二是在播种前50天将白果埋没在含水量5%~10%的湿河沙中,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然后在春天播种。苗床基质可用菜园土、河沙和复合肥按50:50:1的比例混和,堆成宽100厘米、高15厘米、长300~500厘米的苗床。播种时银杏的种核必须平放,培土3~5厘米,播种后上盖稻草,秋播者每7天淋水一次,春播者每3天淋水一次,直至出苗。出苗后每天淋薄水一次,每平方米苗床每周施0.3%磷酸二氢钾1500毫升。
育苗
当新苗高度达到15厘米以上时,应当带土上盆,同时剪去顶芽以促使侧芽萌发。苗盆可选用直径15厘米左右的塑料花盆或育苗袋,盆土要求有机质多且透水透气性良好。当侧枝长至20厘米时,可用细麻绳捆绑和弯曲,以便造形。盆栽幼芽在5至10月份需置于荫棚内,以避免强光控制成长和灼伤嫩叶。盆栽小苗每2至3天淋水一次,以盆土湿润为宜。施肥以腐熟的豆饼或复合肥为主,于每年的2月份和8月份各一次。
订植及管理
当银杏苗离地10厘米、直径达到1.5厘米以上时,应带土移至大盆订植。定值盆底应有穿孔以防雨天渍水,最好是置于砖块之上。定值后每周淋透水一次。每年入冬用波尔多液涂抹主干以防蚁害,次年新枝长至20厘米以上时可按照需要进行定形,也可按照造形需要于每年早春萌芽前进行嫁接。
银杏在南方每年有春、秋两个成长季节,夏天由于高温、冬天则由于低地温而停止成长。所以,银杏的施肥应在每年的春、秋两个成长季节进行。同理,银杏的修剪一般在夏天和冬天进行。
冬天防落叶
银杏是落叶树,每年深秋早先叶子开始变黄而逐渐落叶,继而植株进入休眠。银杏落叶的起因既是由于低温的影响,又是其本身生理规律的结果。我们多年的实验表明,用人工措施推迟银杏的落叶是可行的。目前较有用的措施是在秋冬天寒流到来之前喷施保叶素,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增温保湿,以维持银杏的继续成长。
避免冬天落叶的另一有用办法是二次发梢技术,即人工处理使银杏提前落叶和当年第二次萌发新枝。一般是在银杏每年的第二个成长季节中(10月份),用药剂处理或人工剪叶,并进行长枝截短,促进侧芽萌形成长。二次发梢技术还必需配套施肥和保温对策,才能取得梦想的成效。